[实用新型]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1152.2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健;张晓卫;李娜;侯卫华;丁峰;张并蒂;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庆军 |
主分类号: | E21B19/02 | 分类号: | E21B19/02;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梁式 抽油机 根毛 辫子 矫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打扭,悬绳器翻转绕油井光杆的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使用的大型游梁式抽油机有两种传动毛辫子,一种是两根型,一种是单根型,由于单根型毛辫子使用过程中是将毛辫子对折安装在驴头上,在挂负荷时由于对折后两部分毛辫子的缠绕方向是相同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扭力就会使毛辫子打扭,从而带动悬绳器旋转,将毛辫子缠绕在光杆上,造成抽油机无法工作。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毛辫子对折过程中存在误差,两端不完全长度一致,就需要利用管钳转动毛辫子下端的铅坠,利用上劲使毛辫子长度一致,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人转动铅坠,另一人用撬杠插在悬绳器中防止悬绳器转动,操作稍有不慎易造成撬杠飞出伤人的事故,因此这项操作施工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包括:本体、定位销孔、铅锤座、释放套、滚珠、“U”形槽;其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本体呈蝶形状,本体中心部位设有定位销孔,沿本体中轴线呈11度夹角左右各设有上下贯通的U”形槽,U”形槽顶部设有呈圆形状的铅锤座。
其释放套呈圆柱状斜“T”形结构,释放套开有一道斜度11度上下贯通的U”形槽,上端面沿U”形槽外环设有六个圆形滚珠,释放套放置在本体设有的U”形槽内,上部设有的圆台坐在铅锤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避免了悬绳器翻转缠绕油井光杆的问题,可有效解决了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出现打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本体、2.定位销孔、3.铅锤座、4.释放套、5.滚珠、6.“U”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由:本体1、定位销孔2、铅锤座3、释放套4、滚珠5、“U”形槽6组成;其游梁式抽油机单根毛辫子矫正装置本体1呈蝶形状,本体1中心部位设有定位销孔2,沿本体1中轴线呈11度夹角左右各设有上下贯通的U”形槽6,U”形槽6顶部设有呈圆形状的铅锤座3。
其释放套4呈圆柱状斜“T”形结构,释放套4开有一道斜度11度上下贯通的U”形槽,上端面沿U”形槽外环设有六个圆形滚珠5,释放套4放置在本体设有的U”形槽6内,上部设有的圆台坐在铅锤座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庆军,未经杨庆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71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井井口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安全便捷式书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