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埋吊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4663.3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国;缪永成;安凤杰;张静涛;方鹏;刘云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B66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埋吊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位于楼板上的吊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民建及其它建筑行业的设计施工中,涉及到多种安装专业,如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等,尤其是公共建筑中安装专业的施工,经常需要采用吊架固定大量的设备。现有的吊架安装,往往都是在楼板上直接打孔安装,这样不但施工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对楼板造成破坏,此外安装出来的吊架也不够牢固,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吊点结构,要解决现有的吊架安装施工繁琐、安装过程容易对楼板产生破坏、以及吊点的稳定性差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埋吊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楼板底层钢筋、固定架、螺栓和内螺纹套筒。
所述固定架位于楼板底层钢筋的上方,并且固定架与楼板底层钢筋焊接连接。
所述螺栓位于楼板底层钢筋的下方,并且螺栓设置螺帽的一端向上伸至楼板底层钢筋的上方、与所述固定架焊接连接。
所述内螺纹套筒位于楼板底层钢筋的下方,并且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螺栓设丝杆的一端上。
优选的,还包括有吊点固定钢筋,所述吊点固定钢筋位于固定架的上方并与固定架焊接连接,同时吊点固定钢筋还与楼板底层钢筋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钢筋或钢板。
优选的,所述与固定架焊接连接的螺栓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筒拧入螺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螺栓的六倍螺距。
优选的,所述螺栓为六角加长螺栓。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钢筋,所述吊点固定钢筋与钢筋十字相交并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钢板,所述螺栓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螺栓对称焊接连接在钢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为钢板,所述螺栓有四个,并且这四个螺栓焊接连接在钢板的四个角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预先对吊点位置进行准确合理的安排,使得后续管道综合支吊架、单专业吊杆的整个施工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
2、采用本实用新型,基本上实现了地面组装、整体式吊装,具有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效率高,施工工期短、可节省劳动力和降低施工成本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施工方法对楼板结构的破坏,以及对楼板内预埋套管的破坏,安装好的吊点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吊点预埋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双吊点预埋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单吊点预埋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吊点预埋件与楼板钢筋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吊点预埋件与楼板钢筋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螺栓、2-吊点固定钢筋、3-内螺纹套筒、4-钢筋、5-钢板、6-楼板底层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这种预埋吊点结构,包括有楼板底层钢筋6、固定架、螺栓1和内螺纹套筒3。
所述固定架位于楼板底层钢筋6的上方,并且固定架与楼板底层钢筋6焊接连接。
所述螺栓1位于楼板底层钢筋6的下方,并且螺栓1设置螺帽的一端向上伸至楼板底层钢筋6的上方、与所述固定架焊接连接。
所述内螺纹套筒3位于楼板底层钢筋6的下方,并且内螺纹套筒3螺纹连接在螺栓1设丝杆的一端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吊点固定钢筋2,所述吊点固定钢筋2位于固定架的上方并与固定架焊接连接,同时吊点固定钢筋2还与楼板底层钢筋6焊接连接;所述吊点固定钢筋2的作用主要是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架为钢板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架可以为钢筋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与固定架焊接连接的螺栓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此外,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架焊接连接的螺栓1的数量还可以是3、5、6、7、8、9或更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螺纹套筒3拧入螺栓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螺栓1的六倍螺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1为六角加长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架为钢筋4,所述吊点固定钢筋2与钢筋4十字相交并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54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