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底吹炉的事故烟罩及上升烟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9896.4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8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琼;唐磊;赵玉兰;尹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4301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底吹炉 事故 上升 烟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冶炼的底吹炉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底吹炉的事故烟罩及上升烟道。
背景技术
有色冶炼底吹炉炉体为圆筒体结构,在故障状态下需旋转至检修状态,底吹炉1出口旋转至烟道接口6。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1300℃,含尘100~300g/Nm3的烟气,为余热一般都配有含独立事故烟罩和上升烟道的余热锅炉。受底吹炉外形及运行方式限制,锅炉与转炉间的连接一般是通过水套。
对于底吹氧化炉在现有技术中上升烟道一般采用常规膜式水冷壁结构,因其原料来源杂,导致运行工况和烟气中粉尘成分都非常复杂,在实际运行时易出现受热面爆管故障。
现有技术设备主体包括连接水套2,水套式事故烟罩3,连接膨胀节7和锅炉上升烟道8。连接水套2和水套式事故烟罩3由多块独立的水套组合而成,每块水套上均设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5。由低压给水泵提供的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4分别进入各独立的水套受热后由冷却水出口5离开水套,经管道引至冷却塔冷却后进行循环使用。锅炉烟气由底吹炉1的烟气出口进入连接水套2后进入锅炉上升烟道8冷却后经烟道上部转弯进入锅炉本体。水套连接结构复杂(如图1和2),同时还需独立的低压水循环系统,系统配置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底吹炉的事故烟罩及上升烟道,显著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底吹炉的事故烟罩及上升烟道,包括上升烟道及由上升烟道延伸而成的事故烟罩;事故烟罩与底吹炉间隙设有软连接结构,上升烟道周围及延伸部分设有水冷壁结构,每面水冷壁结构的水冷壁管与其对应的上集箱和下集箱连接,上集箱与锅筒连接,下集箱通过下降管与锅筒连通。
优选的,水冷壁结构包括前水冷壁、后水冷壁、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其中左侧水冷壁在底吹炉上方根据底吹炉外形弯制成事故烟罩的顶水冷壁,前水冷壁与后水冷壁在底吹炉上方转弯形成事故烟罩的侧水冷壁。
优选的,水冷壁结构一端对应连通事故烟罩两侧的左侧下集箱和右侧下集箱,另一端对应连通后上集箱、侧上集箱和前上集箱。
优选的,侧水冷壁包括与左侧下集箱连接的弧形水冷壁和与立集箱连接的弯水冷壁。
优选的,左侧下集箱通过左侧水冷壁与侧上集箱连通,右侧下集箱通过右侧水冷壁与侧上集箱连通。
优选的,左侧下集箱和右侧下集箱通过前水冷壁与前上集箱连通。
优选的,左侧下集箱和右侧下集箱通过后水冷壁与后上集箱连接。
优选的,事故烟罩上设有事故放渣门、插板门和事故烟道接口。
优选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压紧件以及与压紧件连接的耐热非金属材料层。
优选的,水冷壁结构由若干水冷壁管与水冷壁扁钢组成或若干水冷壁管与管板式水冷壁管板组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事故烟罩与上升烟道采用一体化方式设计,由上升烟道延伸弯制成事故烟罩,且事故烟罩与上升烟道均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结构,其循环回路并入锅炉自然循环系统,不需再设独立的低压水循环系统,从而提高了余热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
2、底吹炉运行工况确定,烟气条件稳定的冶炼系统采用水冷壁管夹焊水冷壁扁钢的结构;对于底吹炉运行工况不稳定,烟气条件复杂的冶炼系统采用水冷壁管在向火面贴焊水冷壁管板的结构,避免了水冷壁管受烟气直接冲刷,其工况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套式事故烟罩及锅炉上升烟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事故烟罩及上升烟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I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常规膜式水冷壁结构图;
图7为管板式膜式水冷壁结构图;
其中,1、底吹炉;2、连接水套;3、水套式事故烟罩;4、水套冷却水进口;5、水套冷却水出口;6、烟道接口;7、连接膨胀节;8、锅炉上升烟道;9、上升烟道;10、事故烟罩;11、顶水冷壁;12、事故烟罩侧水冷壁;13、左侧下集箱;14、右侧下集箱;15、立集箱;16、前水冷壁;17、后水冷壁;18、左侧水冷壁;19、右侧水冷壁;20、后上集箱;21、侧上集箱;22、前上集箱;23、事故放渣门;24、事故烟道接口;25、插板门;26、软连接结构;27、耐热非金属材料层;28、压紧件;29、水冷壁管;30、水冷壁扁钢;31、水冷壁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9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