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7414.1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9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29 | 分类号: | F02M26/29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7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gr 冷却器 冷却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GR冷却器,具体为一种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现有EGR冷却器主要包括壳体和若干散热管,其中的壳体两端通过法兰件连接着散热管而在壳体与散热管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通过壳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界水循环连通。
在此,在实际中因发动机存在特定结构,导致进出水管的布局受到很大限制,进而使得壳体上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设定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其中有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其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分别位于壳体1′同一侧的两端,因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设置过于靠近,不仅冷却水的流程过短而导致流速过快,影响了冷却水和散热管2′的热交换时间,影响了冷却效果,最主要的是冷却腔4′位于壳体1′另一侧的流水量远小于安装进出水口侧的流水量,且这种流水量的衰减随着偏离进出水口41′、42′位置越远越严重,从而导致各散热管2′的冷却不均,严重影响了冷却器的整体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其在现有冷却腔中设置了隔板结构,不仅能减缓冷却水在冷却腔中的流速,延长冷却水与散热管的冷却时间,提升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并能有效增加冷却腔中偏离进出水口侧的流水量,保证各散热管的冷却均匀性,提升冷却器的整体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若干散热管,壳体两端通过法兰件连接着散热管而在壳体与散热管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通过壳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与外界水循环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壳体同一侧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一高度小于冷却腔高度的隔板,整个隔板贴近进出水口侧与壳体内壁连接,隔板上设置有与各散热管适配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上述隔板靠近出水口一侧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隔板的高度大于冷却腔高度的三分之一而小于冷却腔高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上述隔板两侧设置有连接凸耳,连接凸耳与壳体内壁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或铆接或焊接固连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在冷却腔中设置有高度不大于冷却腔高度的隔板,该隔板能有效延缓冷却腔中的冷却水流速,延长冷却水与散热管的热交换时间,提升散热管的冷却效率。
同时因整个隔板贴近进出水口侧设置,使得冷却腔在隔板位置主要在隔板顶端形成水流道,从而使冷却水的流向发生改变,为冷却腔偏离进出水口侧提供更充足的流水量,以满足该部位散热管冷却的需要,使冷却器中各散热管的冷却效果均匀,提升冷却器的整体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冷却器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不带法兰件和散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一种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中的若干散热管2,壳体1两端通过法兰件3连接着散热管2而在壳体1与散热管2之间形成冷却腔4,冷却腔4通过壳体上的进水口41、出水口42与外界水循环连通,所述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位于壳体1同一侧的两端。
所述冷却腔1在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之间设置有一高度小于冷却腔高度的隔板5,整个隔板5贴近进出水口41、42侧与壳体1内壁连接,隔板5上设置有与各散热管2适配的连接孔51。在此,为能实现隔板5的有效定位,隔板5两侧设置有连接凸耳52,连接凸耳52与壳体1内壁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或铆接或焊接固连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结构,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和成本选择相应的固连结构。
以上冷却腔4中设置有高度不大于冷却腔高度的隔板4,该隔板4能有效延缓冷却腔4中的冷却水流速,延长冷却水与散热管2的热交换时间,提升散热管2的冷却效率。
同时,因整个隔板5贴近进出水口41、42侧设置且不是密封连接,使得冷却腔4在隔板5位置的周边形成一定的小流道61,而在隔板顶端形成主要水流道62,从而使冷却水的流向发生很大改变,并为冷却腔4偏离进出水口41、42侧的位置提供更充足的流水量,以满足该部位散热管2冷却的需要,使冷却器中各散热管2的冷却效果均匀,提升冷却器的整体冷却效果。
在此,在实际中为能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以上隔板5靠近出水口42一侧设置,且隔板5的高度大于冷却腔4高度的三分之一而小于冷却腔高度4的三分之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力驰雷奥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7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GR阀以及电动EGR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