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8113.2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安图;周红斌;施伟伟;张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5/10 | 分类号: | F16H3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输出 过载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动力输出轴的过载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机械设备通过的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负载移动,当由于一些故障而使负载运动受阻时,动力输出轴就不能带动负载运动,出现过载现象。而此时如动力输出轴继续传动负载,就会造成驱动动力输出轴运动的动力源的损坏,例如驱动电机的过载烧毁,同时也会对传动轴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较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传动轴在过载发生时的停止运动,对负载传动的一种动力输出轴防过载的传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轴、传动块、传感滑块、内螺纹块和簧片,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传感滑块上设置有一个直径大于传动轴的传动孔,该传感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传动块上,所述内螺纹块上设有与传动轴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该内螺纹块设置在传动孔的孔壁上,所述簧片设置在传动块上,该簧片的弹性自由端压制传感滑块向传动轴一侧移动,内螺纹块与传动轴通过内、外螺纹进行啮合传动,带动传动块运动,在对传动块的传动大于内、外螺纹啮合所传递的扭矩时,传动轴空转。
进一步的,在传动块前端设置有滑槽,传感滑块滑动设置该滑槽中。
为了优化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稳定性,传动块上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设置在滑槽的槽底面并沿后侧方向贯通,且与传感滑块上的传动孔相贯通,传动轴可相对转动地穿过传动孔与通孔。
一个优选的滑槽设置方案为燕尾槽,所述传感滑块对应两侧面为与燕尾槽相适配的斜面,传感滑块通过该斜面滑动地设置在燕尾槽中。
此外滑槽还可设置为T形槽,所述传感滑块对应两侧为与该T形槽相适配的凸台,传感滑块通过凸台滑动地设置在T形槽中。
为使簧片具有较好的弹性,所述簧片弯折成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凸起,一端固定于传动块,一端形成弹性自由端,该弹性自由端压触在传感滑块上。簧片通过所述凸起的弹性变形产生更大的弹性力使连接在传感滑块上的内螺纹块与传动轴进行紧密地螺纹啮合传动。
为了保证簧片的对传感滑块的压制,传感滑块上还设置有一个方形孔,簧片的弹性自由端置于该方形孔中,并压紧在方形孔的一侧孔壁上,使连接在传感滑块的内螺纹块与传动轴通过内外螺纹紧密啮合。
优选的传感滑块上的传动孔为圆孔,也可以为腰形孔或方孔。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通过传感滑块与螺纹的啮合带动传动块移动,并通过簧片压制传感滑块,在啮合卡死的时候,通过簧片带动传感滑块移动,保证传动轴持续转动,防止传动轴由于啮合卡死,无法转动而造成动力源的过载损毁,以及对传动轴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动力输出轴的防过载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动轴与传感滑块上的螺纹啮合示意图。
图4是传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传动块,11是通孔,12是燕尾槽底面,2是簧片,21是簧片上可弹性变形的凸起,3是传动轴,31是外螺纹,4是传感滑块,41是方孔,42是传感滑块圆孔,5是内螺纹块,51是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传动轴在过载发生时能够停止传动的传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传动块1,传动轴3,传感滑块4和簧片2组成,在传动轴3的上设置有外螺纹31,传动块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滑槽,本实施例中的滑槽设置成燕尾槽,同时,该滑槽也可以设置成T形槽,设置成T形槽时,传感滑块对应两侧为与T形槽相适配的凸台,传感滑块通过凸台滑动地设置在T形槽中。传感滑块4对应两侧面为与燕尾槽相适配的斜面,传感滑块4通过该斜面滑动地设置在燕尾槽中,传感滑块4上设置有一个直径大于传动轴3的传动孔,该传动孔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孔,腰形孔和方孔,需保证传动轴能顺利穿过该传动孔。本实施例中的传动孔设置成圆孔42,在沿传感滑块4运动方向的圆孔42一侧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块5,内螺纹块5上设有与传动轴上外螺纹31相适配的内螺纹51,传动轴3上的外螺纹31与传感滑块上的内螺纹块5上的内螺纹51相互啮合,传动块1上设置有一通孔11,该通孔11设置在燕尾槽的槽底面12,并后侧面方向贯通传动块1,且与传感滑块4上的圆孔42相贯通,传动轴3可相对转动地穿过圆孔42与通孔11,如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8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螺旋齿应力平衡式限滑差速器
- 下一篇:一种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