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2898.2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5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宁东阳;杨兴强;张俊;胡代均;赵阳;周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重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71;H01R2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何龙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城路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盒,其输出电流的部件为导电触点。通常,在充电盒内的一个平面上,间隔布置两个导电触点,分别为正极导电触点和负极导电触点。这样的布置方式会占用较大的平面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盒,以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盒,包括:
上端开放的盒体;
设置于盒体内,将盒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容纳腔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容纳腔的分隔板;
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的充电电路;
贯穿盒体的壁并与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的供电线缆;
设置于分隔板上的中空的第一导电触点;
与第一导电触点上表面连接的、中空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之间绝缘连接;
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双绞线,双绞线包括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端头与第一导电触点电连接,第二端头与第二导电触点电连接。
上述结构的充电盒中,将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集成在平面上的同一个位置上,有效减少了对平面空间的占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一导电触点包括第一绝缘环和与第一绝缘环顶部连接的第一导电环,第一绝缘环底部与分隔板连接,第一端头与第一导电环的底部电连接;
第二导电触点包括第二绝缘环和与第二绝缘环顶部连接的第二导电环,第二绝缘环底部与第一导电环连接,第二端头与第二导电环的底部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还包括上端与第一导电环底部接触的竖直的第一接触条,以及上端与第二导电环底部接触的竖直的第二接触条,第一端头与第一接触条电连接,第二端头与第二接触条电连接。
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直接与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的底部电连接,其施工较为困难,为此,设置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以方便装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还包括触发柱、翘板、固定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
触发柱从上至下穿过第二导电环和第一导电环;
固定轴水平设置于第一绝缘环内,固定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绝缘环上;
翘板固定在固定轴上,翘板具备位于固定轴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的下方,第二端位于触发柱的下方;
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的上表面和第一接触条的下表面连接;
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的上表面和第二接触条的下表面连接;
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的下表面和分隔板连接;
在触发柱受外力将第二端压下时,第一端向上翘起使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分别与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接触;在触发柱不受外力时,第三弹簧使第二端翘起,第一端向下运动使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脱离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
上述结构,使得在充电状态时,触发柱被用电装置压下,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带电。而在不充电时,由于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脱离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不带电,如此保证了安全性,避免人员误触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带来的触电危险。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还包括第一绝缘套筒和第二绝缘套筒;
第一绝缘套筒固定在第一导电环底部,第一接触条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绝缘套筒内;
第二绝缘套筒固定在第二导电环底部,第二接触条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绝缘套筒内。
由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是柔性的,在翘板运动时,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可能发生晃动进而相互接触造成短路。为此,设置第一绝缘套筒和第二绝缘套筒,避免第一接触条和第二接触条相互接触,杜绝了短路的风险。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一端头贯穿翘板并穿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接触条的下表面电连接;
第二端头贯穿翘板并穿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接触条的下表面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重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欧姆(重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2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与其它手机共同充电的手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化的交流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