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后雨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3747.0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睿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38 | 分类号: | B60S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后雨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一种新型后雨刮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雨刮自1927年被发明,发展、并使用至今,现代雨刮器的发展经历了近90年的历程,如今不管是高档豪华轿车,还是普通民用的代步车,或者是笨重的货车,大卡车、客车,雨刮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汽车雨刮器市场日新月异,雨刮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汽车雨刮器的雨刮分为前雨刮和后雨刮,前雨刮安装在前窗上,后雨刮安装在后窗上,传统的后雨刮为金属件,骨架与分支均属于金属,它们之间采用铆钉铆合连接的方式;刷片一端为铆端,穿入分支爪内后,需进行夹紧工序以防止刷片从分支上脱落。整个雨刮的组装工艺较为复杂,使用零件多,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后雨刮结构。该后雨刮结构的设计与传统的后雨刮相比,突破以前使用金属件的思维,而改为塑料件,骨架与分支之间采用扣合铆压的方式连接,操作方法简单,使用零件少;为防止刷片从分支上脱落下来,在分支外端设有挡板结构;雨刮整体设计成上高下低的结构,降低了整个雨刮器的高度,减少了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后雨刮结构,包括一个骨架、两个分支、一个刷片和两个压条,其特征在于:骨架与分支均为塑料件,两个分支分别从刷片的两端穿入,在分支的外端设有挡板,在骨架的外端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与分支上的内侧凸台配合。
所述的分支与骨架之间采用扣合铆压的形式进行连接。
所述的骨架设为上高下低的结构,在与后刮杆装配时,下部雨刮可隐藏在刮臂内部,与后刮杆融为一体。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成果是:骨架与分支采用扣合铆压的方式连接,组装工艺简单方便,使用零件少;雨刮设计成上高下低的结构,与刮杆装配时,可降低整个雨刮器的高度,减少风阻;雨刮上表面采用弧形,具有一定的流线型,且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雨刮产品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分支的正视图。
图5为后雨刮与后刮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架;11.圆形凹槽;2.分支;21.挡板;22.凸台;23.分支爪;3.刷片;4.压条;5.刮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骨架(1)、两个分支(2)、一个刷片(3)和两个压条(4),骨架(1)与分支(2)均为塑料件,两个分支(2)分别从刷片(3)的两端穿入,在分支(2)的外端设有挡板(21),在分支上的内侧设有凸台(22),在骨架(1)的外端设有圆形凹槽(11),圆形凹槽(11)与分支上的内侧凸台配合,实现骨架(1)与分支(2)的连接。
所述的分支(2)与骨架(1)之间采用扣合铆压的形式进行连接。
参照图1和图5中,本实用新型骨架(1)设为上高下低的的结构,在与后刮杆装配时,下部雨刮可隐藏在刮臂(5)内部,与后刮杆融为一体,降低了整个雨刮器的高度,减少了风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合适的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睿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睿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3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