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多相计量混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0328.1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茜;张军伟;马贵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茜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E21B47/00;B0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多相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田多相计 量混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油田开发来说,在生产集输流程的前端环节,油、气、水产 量计量是掌握油井生产动态,为进一步科学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三相分离计量技术,是通过三相分离器把油井产出 物分离成油、气、水三相后分别进入相应仪表,该分离技术测量误差 较低,工艺技术复杂,投资大,管理操作难度大,不适合在井场、增 压点等集输流程前端环节应用,采出液中油、气、水混合不均匀,流 态变化多样,计量效率较低,不利于油田生产需求。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 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田多相流计量装 置[申请号:CN201220106817.3],由多管柱气液两相分离器,计量系 统,调节系统,撬及自动反冲洗系统组成;气液混合流体从多管柱气 液两相分离器入口管进入分离器,在分离器气液分离;气相由灌上端 出口流经旋进旋涡流量计,由旋进旋涡流量计计量气体的流量;液相 由罐的下端出口流经质量流量计,计量液体的流量,流量的大小由自 力阀确定;质量流量计同时通过密度法,测量液体的含水率;经过计 量后的气液混合后进入集输管线;罐上配装有磁翻转液位计;各仪表 所测量的各参数转换成电流信号后,传至控制器。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结构复 杂,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 单的油田多相计量混输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油田多相 计量混输装置,包括气体分离罐,所述的气体分离罐的上端连接有气 体输出管,气体分离罐的下端连接有液体输出管,所述的气体输出管 和液体输出管均与混合输出管相连接,所述的气体输出管上设有气体 流量计,所述的液体输出管上连接有液体流量计,所述的气体分离罐 的一侧连接有混合输入装置,所述的气体输出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 所述的液体输出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的混合输出管上设有第三 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输入装置包括混合罐,所述的混合 罐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混合件,所述的混合件上开有若干横向设置且两 端敞口的长槽,所述的长槽之间通过连通口相连接,所述的混合罐与 震动机构相连接,且当震动机构震动时混合件顺着混合罐内壁纵向往 复移动,所述的混合罐的上端设有进液管,混合罐的一侧通过混合输 入管与气体分离罐相连接。混合介质通过进液管进入到混合罐中,震 动机构启动,混合罐发生震动,混合件沿着混合罐的内壁纵向移动, 混合介质通过连通口进入到长槽,在长槽的上壁和下壁之间不断撞 击,进行充分混合,混匀后的混合介质通过混合输入管进入到气体分 离罐,再经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测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量,使用较 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在上述的油田多相计量混输装置中,所述的震动机构包括设于底 座上的下筒体和设于混合罐上的上筒体,所述的上筒体插于下筒体内 且与下筒体滑动连接,所述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 述的混合罐与震动器相连接。
在上述的油田多相计量混输装置中,所述的混合件的一面上设有 若干滑动块,混合件的另一端和混合罐之间设有间距,所述的混合罐 的内壁上设有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动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油田多相计量混输装置的优点在于:混合 介质通过进液管进入到混合罐中,震动机构启动,混合罐发生震动, 混合件沿着混合罐的内壁纵向移动,混合介质通过连通口进入到长 槽,在长槽的上壁和下壁之间不断撞击,进行充分混合,混匀后的混 合介质通过混合输入管进入到气体分离罐,再经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 量计测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量,使用较为方便,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 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体分离罐1、气体输出管2、液体输出管3、混合输出 管4、气体流量计5、液体流量计6、混合罐7、混合件8、长槽9、 混合输入管10、下筒体11、上筒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茜,未经吴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0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填砂模型管压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