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8059.5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8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黄耀明;邹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28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花生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花生播种机的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廉,能减少播种花生时间的多功能花生播种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集挖地,放种子及最后掩埋种子为一体,能减少播种花生时间的多功能花生播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漏斗、圆盘、软管、犁头、种盒、筛选种子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柴油机、变速箱、动力主轴,动力主轴两边是带销孔的棱柱形;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皮带、主轴、主轴上链接的飞轮、副轴、链传动;所述的筛选种子装置包括副轴、四个接收种子的圆盘、链传动、轮子。
所述的主轴两边是带销孔的正六边形棱柱。
所述的接收种子的圆盘边缘有四个直径和深度都为2cm的对称圆孔。
所述的犁头是直嘴的,犁头上有一个接种子的孔,犁头中间有一个通孔,链接上面的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链接轮子为正六边形的棱柱,这样可对轮子有径向约束,而且可避免应力集中;漏斗底部有个一定倾角的过度平台,种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不会被卡在漏斗底部的漏口处,种子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地面,这样可提高工作的效率;链传动的传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用于对传动精度要求不高的农业机械合适,链传动可减小轴承的摩擦损失,结构紧凑,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犁头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飞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主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2—轮子、3—轮子主轴、4—犁头组、5—机架、6—链传动机构、7—筛盘前后盖、8—筛盘主轴、9—软管、10—种盒、11—农用柴油机、12—动力主轴、13—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花生播种机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漏斗、圆盘13、软管9、犁头4、种盒10、筛选种子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柴油机11、变速箱1、动力主轴12,动力主轴12两边是带销孔的棱柱形;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皮带、主轴3、主轴3上链接的飞轮、副轴、链传动6;所述的筛选种子装置包括副轴、四个接收种子的圆盘13、链传动6、轮子2。
所述的主轴12两边是带销孔的正六边形棱柱。
所述的接收种子的圆盘13边缘有四个直径和深度都为2cm的对称圆孔。
所述的犁头4是直嘴的,犁头4上有一个接种子的孔,犁头4中间有一个通孔,链接上面的软管9。
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开始工作时,普通的农用柴油机11提供动力。它通过箱体下面的变速箱1将转速变低,动力传到车轮主轴3上,主轴3上连接一个飞轮,通过链传动6将部分动力传到种子筛盘,控制筛盘运动可精确地将种盒的种子定量且有间隔的输送到每个犁头4里。
犁头4上设有接种子的孔,此孔连接到主台上,种子经过种子箱到种子圆盘13,落到软管9再从犁头4上的直孔落下,土的覆盖会使种子埋在地下。犁头4不仅可以使种子畅通的到达土里,而且犁头后两侧的泥土可将种子掩盖。
主轴3上的飞轮是通过一个链传动6带动副轴,副轴上有四个接收种子的圆盘13,种子通过这四个圆盘13被传送到下面的软管9里,圆盘13不仅能传送种子,而且能分隔种子的间距,使种到地里的种子有一定的间距。
由于漏斗底部有个一定倾角的过度平台,种子会向下滚动,再进入平台下端的四个孔洞里,轮子2与圆盘13同步转动,圆盘13上带有四个孔洞,用来接住并分开漏下的种子。当圆盘13转过九十度后,种子会滚入下面的软管9里,再从软管9到犁头4的空洞里,最后种子到达刚翻开的泥土里。
以上所表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是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等同改进、替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8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