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装引线式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5790.2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厚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厚祖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0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万鹏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壳装引线式继电 器。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室内外家居等各类LED照明灯生产成本大幅降 低,绿色环保节能的LED照明灯得到了广泛普及。由于大量的LED灯等电子节 能灯在城乡地区进入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很多令人烦恼的现象,例如 晚上家居客厅卧室等安装的交流电220V(或110V)LED照明灯在关灯(断电 源控制开关)后,部分LED灯会出现闪烁或有暗光的现象。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县乡城镇农村在自装居室供电线路布线时,经 常混淆220V交流电的火线(L线)和零线(N线)或者区分不出。零线接入电 源开关中,火线则直接接入LED灯的一端,由于各地电源电力供电和使用环境 场所的不同,当某些地方出现有漏电现象就会使LED灯的零线和火线存在了电 压差(电压强度有不同),与传统的灯具不同,LED灯不需要220V的额定电压 也可点亮,从而使得电源开关关断后LED灯会出现闪烁或暗光。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接入LED灯之前的进线端加装如图1所示的继电器 100,接入继电器100之后能够避免LED灯在关闭电源后出现闪烁或暗光。当 开关K打开时,继电器100接入220V交流电,此时继电器100吸合,触点J1 与J2接通以及J3与J4接通,LED灯点亮;当开关K关闭时,继电器100切 断接入220V交流电,此时触点J1与J2断开,且触点J3与J4也断开,LED 灯灯灭,由于继电器100完全切断了L线与N线与LED灯的连接,此时能够有 效地避免LED灯在关闭电源后出现闪烁或暗光。然而,用户在安装接入上述继 电器100时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 便于安装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壳装引线式 继电器,包括具有触点组件的继电器本体;所述壳装引线式继电器还包括外壳, 以及分别与所述触点组件连接的两根进线与两根出线;所述继电器本体安装在 所述外壳的内部;两根所述进线远离触点组件的一端以及两根所述出线远离触 点组件的一端均外露于所述外壳,且两根所述进线与两根所述出线分别位于所 述外壳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外壳包括呈中空的壳体, 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封盖;所述继电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封盖围 成的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线缺口与 出线缺口;两根所述进线穿设在所述进线缺口中;两根所述出线穿设在所述出 线缺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进线缺口与所述出线缺口 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封盖的侧边凸设有两个卡 扣;两个卡扣分别对应卡接在所述进线缺口与所述出线缺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卡扣为方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开设有沉台 孔;所述封盖安装在所述沉台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外壳上靠近所述进线与所 述出线处均设置有标识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外壳的边缘凸设有安装 脚;所述安装脚上开设有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中,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外壳为一体 化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壳装引线 式继电器采用外露于外壳的进线与出线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小巧美观,便于 用户使用时接线安装,而且操作安全系数高;再者,所述壳装引线式继电器采 用进线与出线分别位于外壳相对设置的两侧的结构,能够便于用户区分进线和 出线,有效地避免接线时产生误操作,进而提高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加装在接入LED灯之前的进线端的电路原理 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壳装引线式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厚祖,未经周厚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5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接触器
- 下一篇:一种瓦斯继电器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