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14993.X | 申请日: | 2016-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25/08 | 分类号: | B63B25/08;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液货 输送 软管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
背景技术
对于很多海工船舶,其载运的液货类别多样,各种液货舱分布于船舶各处,船舶需要为各种液货配备连岸接头,受到船舶有限布置空间的限制,通常无法将这些接头集中布置于专门的区域(液货注入站),这种情况下,连岸接头会被独立布置于靠近各个液货舱的位置,当需要装卸液货的时候,通常采用液货输送软管将连岸接头与船外部存储空间的接头相连,此时船舶一般会提供专门的托架来托承液货输送软管,这种托架多为由肘板和圆钢或圆管焊接的固定形式托架,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些固定形式托架通常焊接于货物甲板两侧舷边上通道的栏杆或下通道的板型货物栏杆,无论使用与否,都减少了人员通道的宽度,妨碍人员通行,并且由于其结构外凸,很容易与其他硬物发生碰撞,当托架发生损坏时,也只能通过割除并焊接新托架的形式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拆卸和转动的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插销,所述内套管弯曲形成托架结构,所述内套管底端插设在外套管中,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通过插销相互固定,所述内套管底端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套管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插销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水平平面,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栏杆固定的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位于链条连接端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顶端固定有顶封板,所述外套管底端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托架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使用时可将内套管固定在外套管上形成托架,采用托架托承液货输送软管,不用时可将内套管拆卸或相对外套管旋转,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加大了人员通道的宽度,避免了托架与硬物碰撞的情况发生,当托架发生损坏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换外套管或内套管,维修过程更为简单,节省工时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与船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与栏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与船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与栏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的存放状态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外套管;2、内套管;3、插销;4、链条;5、卡块;6、栏杆;21、第一通孔;22、顶封板;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托架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便于将内套管拆卸或旋转,可节省空间,加大人员通道的宽度。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船用液货输送软管托架,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和插销3,所述内套管2弯曲形成托架结构,所述内套管2底端插设在外套管1中,所述内套管2和外套管1之间通过插销3相互固定,所述内套管2底端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外套管1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插销3穿设在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1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安装时将外套管1沿竖直方向焊接在栏杆6内侧,使用时将内套管2插入外套管1中,再将插销3插入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11,完成固定,不用时可将插销3拔出,将内套管2拆卸或者将内套管2旋转至与栏杆6平行,时其不占用人员通道空间,在栏杆6上布置外套管1时,可错位布置上下两排外套管1,使用时可分别铺设两个软管,提高液货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4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