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4729.6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冯远;张川;吴小宾;熊耀清;高永东;刘昭清;张蜀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8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式 少配筋不 贯通 混凝土 耗能 隔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
背景技术
历次实际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被视为“非结构”构件的填充墙实际上参与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配,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可能会导致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软弱层破坏或扭转破坏,从而引起结构严重受损甚至倒塌。传统的填充墙存在刚度不可控制、延性差、耗能能力低等问题,填充墙不能作为一道抗震防线参与抵抗地震。国内外多次大地震震害表明,采用框架结构单一抗侧力体系的房屋建筑,其倒塌率远远高于采用双重和多重抗侧力体系的房屋建筑,使框架结构中的隔墙能够成为一道防线参与抗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方便的可控制刚度、具有良好延性与耗能能力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包括混凝土墙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墙周围的框架梁和框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直接与框架梁和框架柱连接,在所述混凝土墙内设置有若干竖缝,所述若干竖缝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排列且相对于混凝土墙高度方向不贯通混凝土墙的墙体,所述混凝土墙内设置有竖直钢筋和水平钢筋,所述竖直钢筋两端锚固于框架梁中,所述水平钢筋两端锚固于框架柱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其所述竖缝位于混凝土墙的中间位置,所述竖缝的长度不大于混凝土墙对应的框架柱柱高的1/2,所述竖缝上、下端距离框架梁的间距分别大于混凝土墙对应的框架柱柱高的1/4,所述竖缝的宽度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其在所述竖缝内部填充有柔性密封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其相邻两个竖缝之间的墙体形成墙肢,所述竖缝之间的每一段墙肢高宽比大于2,即竖缝的长度与相邻竖缝之间的间距比大于2,整片开竖缝的混凝土墙水平刚度为所有墙肢弯曲水平刚度之和,所述开竖缝的混凝土墙水平刚度小于砌体隔墙的水平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其所述混凝土墙与框架柱连接位置不设置竖缝,所述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框架柱在对应墙厚方向尺寸的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通式少配筋不贯通开缝混凝土耗能隔墙,其所述混凝土墙内竖直钢筋的布置方式为在整片墙体内单层分布式配筋,所述竖直钢筋不需要在每段墙肢进行布置,所述水平钢筋布置方式为在整片墙体内单层分布式配筋,所述混凝土墙内的竖直钢筋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为0.10~0.2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墙内设置不通长的竖缝,从而减小了墙体刚度,增加了墙体延性,设置竖缝数量越多,则墙体刚度越低而延性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竖缝的数量来控制墙体的刚度与延性,从而实现对墙体刚度的控制与延性的提高,克服传统隔墙的主要缺点,而且混凝土墙与框架梁、框架柱直接连接,在地震中能够顺利参与承担部分地震荷载,从而成为在框架之前的第一道防线,起到“保险丝”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载荷位移角曲线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混凝土墙,2为框架梁,3为框架柱,4为竖直钢筋,5为水平钢筋,6为竖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4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合按摩带体的垫体
- 下一篇:压电陶瓷语音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