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提拉式洗涤塔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2937.2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0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淼;张利娟;柴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青淼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47/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毛翔威 |
地址: | 3151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提拉式 洗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涤塔,特别是柔性提拉式洗涤塔,适用于湿式除尘、废气脱硫、氨气、无机酸性气体如氯化氢、硫化氢、氟化氢、有机酸性气体、碳氢化合物等气态污染废气的治理中。
背景技术
在含尘及含气态污染物废气治理中,洗涤塔是湿式除尘器最常用的型式之一。但运行过程中由于颗粒及其他物质的沉淀和粘附,容易造成堵塞,尤其设备的干湿面交界处及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的部位都容易受到腐蚀,气体、液体的高速流动也会使设备受到磨损,因此它的运行维护要比干式反应器更精心,投入更多。
为了防止腐蚀,洗涤塔一般使用的材质有碳钢内衬耐腐蚀材料(衬胶、衬树脂鳞片或衬高镍合金板)、耐腐蚀合金钢、玻璃钢、塑料等。这些材质都为刚性材料,具有固定的外形及尺寸,体积大,由于现场加工制作的条件有限,通常需要在车间加工制作完成后整机运至安装现场,造成运输麻烦,甚至大的设备只能拆解成几个小的设备,这将造成整体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增加。且这些结构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柔性提拉式洗涤塔,可实现可折叠、可拆解、支撑及塔节模块化装配,在保证设备功能的前提下,具有运输成本低、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防腐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柔性提拉式洗涤塔,所述洗涤塔包括位于底部的循环水槽、中部的柔性提拉塔身和顶部的密封固定壳体,在洗涤塔的外围设有支撑立柱,洗涤塔的侧边设有提拉导向拉杆;所述循环水槽的侧边设有进气管道,底部设有浆液循环口,所述浆液循环口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柔性提拉塔身采用软性材料并可沿提拉导向立杆上下移动,在柔性提拉塔身的外侧横向设置有至少4个外部加强筋,所述外部加强筋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拉锁,所述固定拉锁的一端固定于提拉导向立杆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立柱上,当塔身高度调整完毕后,固定拉锁的两头锁于提拉导向立杆和支撑立柱上;所述密封固定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除雾器,底部设有雾化喷嘴,该雾化喷嘴通过循环管路与底部的循环水槽连接。
所述位于底部的循环水槽是进行喷淋液的收集、循环、定期排放及新鲜液的补充;位于中部的柔性提拉塔身则在其内部进行着粉尘捕集、气液传质及热量交换,塔身作为反应器外壳提供了围挡和密封作用;位于顶部的密封固定壳体作为顶部内部构件的支撑设施。另外循环水槽和密封固定壳体采用硬质耐腐蚀材料结构,可采用PP、玻璃钢、不锈钢、碳钢内衬耐腐蚀材料等;所述柔性提拉塔身采用软性材料,如交联HDPE、涂层聚酯纤维、氟碳纤维膜等。
所述除雾器可采用重力沉降型、惯性碰撞型、离心分离型、吸附过滤型等,可设置在塔顶,也可在后端烟道内设置。
所述雾化喷嘴的处理效果受液滴大小及其在空间的均匀分布影响很大,喷淋层的数量可根据废气量、废气浓度、要求的去除效率及温度等因素设置,可设一层或多层,对于每一层的喷淋液量可通过喷淋液调节阀进行微调。该雾化喷嘴通过循环管路与底部的循环水槽连接,从而将循环水槽中的液体分散为直径0.5-1.0mm的雾滴,提高液气的接触面积。
所述进气管道深入洗涤塔的中心线位置,该进气管道的末端呈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使气流分布均匀的同时防止液体流入进气管道。
所述循环水槽、密封固定壳体和柔性提拉塔身之间通过密封锚固法兰进行连接密封,柔性提拉塔身的软性材料可采用锚钉、热熔、黏结等方法连接与密封。同时所述支撑立柱为采用热镀锌材料的可拆卸装配式结构。
所述柔性提拉塔身内设有轻质立体填料,该轻质立体填料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密封固定壳体和循环水槽上,其材质采用轻质聚烯烃类,可进一步提高雾滴和废气在塔体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为气液接触提供接触表面,尤其是用于气体吸收中。对于单独除尘,且净化效率要求不高时,也可不设。
对于逆流含尘气体,气流向上运动,液滴由喷嘴喷出向下运动,利用尘粒与液滴的惯性碰撞、截留(1-5μm)、扩散、凝并(<1μm)等多种效应的共同结果,实现液滴对尘粒的捕集作用,液气比一般为5-20L/m3。当气体流速较小(0.5-1m/s)时,夹带了颗粒的液滴因重力作用而沉于塔底,当气体流速较大(2-5m/s)时,净化后的气体须经顶部除雾器去除夹带的细小液滴(<5μm)由顶部排出。净化排气中雾滴浓度不大于75mg/N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青淼,未经杨青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2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喷漆车间的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雾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