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9422.7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蔡秋妮;卢伟锋;孙丹凤;洪诗钗;张素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A61B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肢体 肿胀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检测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
背景技术
肢体肿胀(浮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过观察肿胀变化可以知晓机体健康状 况并有利于诊断治疗。于此观察肿胀变化的精准性是十分关键的,目前对肢体肿胀的观察 都是采取目测估量方式,精准性上存在很大误差,不仅不能准确地判断真实的健康状况,而 且也不利于作出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对机体肿胀状况作精准检测并报警的新型 肢体肿胀检测仪。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具有弹性带体,该弹性带体上设有连接其两端松紧调 节机构;弹性带体上还设有报警单元,弹性带体内镶嵌有应变片压力传感器,该应变片压力 传感器与报警单元相电连接。
所述松紧调节机构为扎带式松紧机构,其包括连接主体和斜齿排;柔性带体的两 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主体和斜齿排分别设于靠近弹性带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处,连接主体具有供斜齿排贯穿设的插孔,斜齿排的斜齿面为面对弹性带体其第二端的端 部设置。
所述报警单元镶嵌于弹性带体内。
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有发光器件和/或者发声器件。
所述报警单元电连接有触摸屏,该触摸屏镶嵌于弹性带体上。
所述弹性带体为带弹性的柔性带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一种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使用时,将弹性带体环绕设于 肿胀处,并且通过松紧调节机构调节适当地环绕紧度。当机体逐渐肿胀时,弹性带体随之被 弹性撑大,镶嵌于弹性带体内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通过应变片将弹性带体的弹性形变转化 为电信号并传送给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处理接收的电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医护人员根据 该报警指示可作出精准监测,以此可以准确地判断真实的健康状况,十分利于作出进一步 的治疗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A放大图。
标号说明
弹性带体1第一端11
第二端12松紧调节机构2
连接主体21斜齿排22
应变片压力传感器3报警单元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新型肢体肿胀检测仪,如图1-2所示,具有弹性带体1,该弹性带体1 呈长条带结构,具有两自由端,分别为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弹性带体1可弹性伸缩,较佳地 为带弹性的柔性带结构,以此可以环绕绑附于机体的任意部位(比如人体手、脚、腰等等) 上,并且可以与机体部位紧密贴合。由于弹性带体1具有弹性形变力,当绑附的机体肿胀部 位有进一步胀大时,弹性带体1的环绕周长可适当地作撑大调节,以此不会使机体感觉不 适。
弹性带体1上设有松紧调节机构2,该松紧调节结构2用于连接弹性带体的两端,以 此使弹性带体1呈带环结构,并且借助松紧调节机构2调节作用,带环结构的周长可以根据 需要简易调节。
作为松紧调节机构2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其为扎带式松紧机构,具体来讲,其包括 连接主体21和斜齿排22。连接主体21和斜齿排22分别设于靠近弹性带体1的第一端11和第 二端12处。连接主体21具有供斜齿排贯穿设的插孔,插孔处设有单向挡片。斜齿排22的斜齿 面为面对弹性带体1其第二端12的端部设置。连接主体21和斜齿排22的工作原理与扎带工 作原理类似,拨开单向挡片,将第二端12插入第一端11的连接主体21的插孔,调节到适当位 置后放开单向挡片,单向挡片挡持对应位置处的斜齿而实现相对固定。
弹性带体1内镶嵌有应变片压力传感器3,弹性带体1上还设有报警单元4,应变片 压力传感器3与报警单元4相电连接。镶嵌于弹性带体1内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3通过应变片 将弹性带体1的弹性形变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送给报警单元4,报警单元4处理接收的电信号 并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单元4较佳的还电连接有触摸屏,该触摸屏可镶嵌于弹性带体1上设 置。通过触摸屏可以用来设置报警压力值,报警后解除报警作用,还可以实时显示弹性带体 1实时被撑开的情况,以此来实时了解机体肿胀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9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人步态监测定位装置
- 下一篇:预防压疮无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