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8594.2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秀;张文艳;丁卫丰;蒋君;熊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凯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液相包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 电池正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能量密度高 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移动电子设备、电动 工具、环保电动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作为其核心部件对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 正极材料主要包括LiCoO2、LiNiXCoYMn1-X-YO2、LiMn2O4、LiFePO4等。3C设 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领域对材料体积能量密度要求很高,LiCoO2、 LiNiXCoYMn1-X-YO2因具有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因而被作为主要正极材料被广 泛应用。
随着3C设备的功能不断强大,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将电池充电截止电压由4.2V提高到4.35V或者 4.4V,可使相同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容量提高10~15%,此种方法是提高锂离子电 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但当充电截止电压提高到4.35V或4.4V时,锂离子电 池正极材料有较高的氧化性,与电解液剧烈反应,循环性能急剧恶化,安全性能 也随之降低。因此,我们要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抑制活性 物质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从而提高高温循环性能。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8689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表面复合包覆的锂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该制备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做分 散剂,不仅使得工业生产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制备成本高。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115019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锆、磷掺杂型钴酸 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水做分散剂,虽然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但 必须有一道干燥工序,工序复杂,制备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包覆工序简便、成 品率高、生产效率高、制备成本低、包覆效果好、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液 相包覆装置。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超纯水机、搅拌罐、搅拌桨、 搅拌桨电机、雾化器和可旋转的包覆罐,所述搅拌罐设有进水口、出液口和加料 口,所述进水口与超纯水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液口与雾化器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搅拌桨设于搅拌罐内且由搅拌桨电机驱动,所述雾化器包括多个喷雾出口, 所述喷雾出口设于包覆罐内,所述包覆罐设有进料口。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1.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体加入包覆罐内,启动包覆罐旋转混合。
2.将自来水经超纯水及净化成纯净水将搅拌罐的进水口加入搅拌罐。
3.将待包覆元素化合物经搅拌罐的加料口加入搅拌罐,待包覆元素化合物溶 解于搅拌罐内的纯净水中,形成包覆溶液。
4.包覆溶液经搅拌罐的出液口进入雾化器,雾化器对包覆溶液进行雾化,雾 化后的包覆溶液由喷雾出口喷覆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体的表面。
5.喷覆完成后,包覆罐继续旋转混合,包覆液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粉体表 面,包覆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喷雾出口沿包覆罐轴向均匀设于包覆罐内;喷雾出口沿包覆 罐轴向均匀设置,以达到最佳喷覆效果。
作为改进,还包括空压机,所述搅拌罐上还设有进气口,所述空压机的出气 口与搅拌罐的进气口连接;当搅拌罐内的压力不足以使罐内溶液正常进入雾化器 时或者需要调节搅拌罐出液口的出液速度时,使用空压机向搅拌罐内注入压缩空 气,压缩空气对罐内液体进行增压。
作为改进,所述搅拌罐还设有排气口;当搅拌罐内压力过大时,通过排气口 对搅拌罐泄压。
作为改进,所述搅拌罐上还设有用于监测罐内压力的第一压力表;使用压力 表对搅拌罐内的压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调整空压机和排气口的工作状态, 适时调节罐内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凯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凯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8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