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四通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0497.9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永盛阀门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四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形四通视镜。
背景技术
视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深海探索等工业生产装置的管道设备中,能随时观察管道中的液体、气体、蒸汽、润滑油等介质流动的情况,能起到监视生产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管道设备装置中不可缺少的辅件。
为解决长时间使用后便于视镜的维护,出现了卡箍视镜,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2884250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球形直通视镜,采用卡箍将法兰盘扣合固定,在法兰盘与球体之间设置有透明片,此种固定时,虽然能快速实现对视镜的更换,但同时卡箍固定于螺纹固定相比在密封性上欠缺,流体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出,造成泄漏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拆装便捷且密封性好的球形四通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球形四通视镜,包括球形视镜座以及设置在球形视镜座内的玻璃片,在球形视镜座上抵接有端盖,其中所述球形视镜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密封面,端盖上设置有与第一锥形密封面相贴合的第二锥形密封面,所述端盖通过卡箍与球形视镜座压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箍将端盖与球形视镜座贴合压紧,在端盖向下向球形视镜座的移动过程中第一锥形密封面与第二锥形密封面形成斜面密封,且卡箍拧的越紧端盖与球形视镜之间密封约强,在实现快速拆装的同时达到良好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球形视镜座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环形限位槽相卡接的环形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端盖上的环形限位块与球形视镜座上的环形限位槽卡接起到导向定位作用,方便安装;其次结合第一锥形密封面与第二锥形密封面形成迷宫式密封进一步提高整个视镜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环形限位块为锥形限位块,所述环形限位槽为与锥形限位块相吻合的锥形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样采用斜面挤压密封的方式提高密封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端盖的外缘上设置有与卡箍抵接的阶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箍抵接在阶梯面上夹紧,利用卡箍对阶梯面产生的向下压力使得端盖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通过锥形密封面使得端盖与球形视镜座密封性更高。
作为优选地,所述玻璃片与球形视镜座之间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首先能减少玻璃片与球形视镜座之间的挤压磨损,其次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玻璃片与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首先能减少玻璃片与端盖之间的挤压磨损,其次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端盖上的第一锥形密封面与球形视镜座上的第二锥形密封面相抵接形成斜面挤压式密封,并且结合锥形限位块与锥形限位槽的斜面挤压密封,在实现整个视镜的快速拆装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流进视镜中液体渗透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球形视镜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球形视镜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三种的球形视镜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
图中:1、球形视镜座;11、第一锥形密封面;12a、环形限位槽;12b、第一锥形限位槽;12c、第二锥形限位槽;2、端盖;21、第二锥形密封面;22、阶梯面;23a、环形限位块;23b、第一锥形限位块;23c、第二锥形限位块;3、卡箍;4、玻璃片;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与图2,一种球形四通视镜包括连接管7,连接管7与输送液体的管道连接,在连接管7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球形视镜座1,球形视镜座1内放置有透明的玻璃片4,在玻璃片4上端面通过端盖2压紧,在球形视镜座1与端盖2通过卡箍3卡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永盛阀门机械厂,未经温州市永盛阀门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0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