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排回风及除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9630.3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2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龙莉波;汪思满;刘杰;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3/02;F24F13/28;F24F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金华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法 施工 过程 地下室 回风 除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施工时临时地下排回风技术领域,特别针对逆作法梁板完成后,半封闭的施工条件下,地下室排回风及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深基坑施工,尤其是超深基坑的施工时,因没有有效的临时排回风系统,地下施工设备所释放的污染气体无法及时排离至地面,导致地下作业环境恶劣,尤其在逆作法施工中,由于利用永久楼板代替传统支撑,仅留几处取土口作为垂直运输通道,半封闭下的施工作业,环境的恶劣还不仅只有空气污染,严重的湿气的无法有效清除更进一步恶化了地下室施工作业环境。
对于深基坑及逆作法施工,地下室排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利用风机将地面新鲜空气向地下传送,二是利用风机将地下室污浊空气排出排放至地面并利用自然回风来改善地下环境,第一种做法仅仅是将污染空气进行稀释,并未处理或排除,第二种做法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这两种做法均没有对地下室湿气做有效处理,因此多年来改善地下作业环境的效果均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着重解决深基坑尤其是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将污染气体排出,并在循环系统中增设净化和除湿功能,在改善地下作业环境的同时,保护地面大气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时,除湿、排回风系统无法独立满足地下室环境改善需求及满足地上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特提出一种地下室排回风及除湿系统,来满足不同深度、不同工况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地下室通风需求,以有效有效改善地下作业环境,解决通风、除湿问题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排回风及除湿系统包括:
其一端伸入地下空间内、而另一端伸出地下空间外的排风管,
其一端伸入地下空间内、而另一端与所述排风管相连通的回风管,
连接在所述排风管和回风管之间的通风管,
连接在所述排风管上且沿着该排风管的排风方向依次布置的过滤装置和净化装置,
其进风端连接在所述过滤装置和净化装置之间的排风管上、而出风端与所述净化装置相连的抽湿装置,
连接在所述回风管上的控制阀A和控制阀D,
连接在所述通风管上的控制阀B,
连接在所述抽湿装置进风端的控制阀C,
连接在所述回风管上端的控制阀D,以及
连接在所述排风管上端的控制阀E;
所述控制阀A和控制阀D均布置在所述回风管与通风管连接处的上游侧,所述控制阀E布置在所述排风管与回风管连接处的下游侧。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排风管上还连接有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上游侧的空气检测装置。
所述通风管布置在所述地下空间内。
所述控制阀D布置在所述控制阀A的上游侧。
所述控制阀A紧靠所述回风管与通风管的连接处布置。
所述控制阀D紧靠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管的连接处布置。
所述控制阀C紧靠所述抽湿装置进风端与所述排风管连接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地下室排回风及除湿系统具有四种工作模式,可分别针对四种不同的施工状况,具体如下:
1、浅基坑或取土口面积较大的逆作法工程中,可开启全排风模式,利用自然补风改善地下环境。
2、深基坑及一般逆作法工程中,利用排风+回风形成循环风工作模式。
3、深基坑施工时,如遇火灾扑灭或地下沼气浓度高的情况下,应急开启全排风模式,最短时间将污染气体排出基坑。
4、地下室湿气较重时,可让过滤后气体经过除湿系统处理后在经净化系统,有效改善地下室潮湿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排回风及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排风管,2-回风管,3-通风管,4-控制阀A,5-控制阀B,6-控制阀C,7-控制阀D,8-控制阀E,9-空气检测装置,10-过滤装置,11-净化装置,12-抽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室的排回风及除湿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系统主要包括排风管1、回风管2、通风管3、控制阀A4、控制阀B5、控制阀C6、控制阀D7、控制阀E8、空气检测装置9、过滤装置10和净化装置11。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9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