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7697.3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田芝亮;赵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益信园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2 | 分类号: | A61N1/32;A61N5/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姚金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导入 负离子 极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离子吸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 极板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也叫“空气维生素”,负离子浓 度的高低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环境的污染、工业的发展使得当前自然 界的负离子浓度不高,一般环境下负离子浓度为0~100个/cm3。
众所周知,负离子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十分钟,而人每天却需 要大约130亿个数量的负离子。但是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 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远远不够。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市场大多采用人工负离 子生成技术,可产生千万级的负离子浓度。当高浓度的负离子持续作用人体, 可有效抑制活性氧、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改善植物神经、调节内分泌、提高免 疫力等作用,以促进人体机能的自然治愈力。
传统负离子的吸收方式为呼吸道吸收,在负离子较多的场所,借着呼吸, 就能使其慢慢进入肺中,对人体血液产生作用。目前市场上的负离子发生设备, 就是使用此种方式。然而由于目前室内外空气污染普遍严重,负离子释放的同 时迅速与空气中微米级灰尘中和,负离子还未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就已耗尽,也 就是人在一定距离内无法真正呼吸到负离子,导致负离子吸收率低。而且普通 的净化设备负离子释放周期短,对人身体健康并无真正促进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该极板装 置能将负离子无损耗的直接导入人体作用吸收,并且导入过程中无麻、无电感, 使负离子被快速高效的吸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包括负离子产生源,以及与所述负离子 产生源电连接的极板,所述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远红外波发射层、软质绝缘 层、防静电层、透气防水层、电荷导电均匀层和负离子导入层。
优选方式为,所述防静电层选用防静电硅胶板,所述防静电硅胶板的表面 上设有多个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远红外波发射层选用远红外整理面料,所述远红外整理 面料发射8~14微米的远红外波。
优选方式为,所述软质绝缘层选用软性皮套。
优选方式为,所述透气防水层选用PVC透气防水层。
优选方式为,所述电荷导电均匀层选用导电布。
优选方式为,所述负离子导入层选用纳米级金属铜片,所述纳米级金属铜 片厚度为0.3mm±0.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经皮肤 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包括负离子产生源,以及与负离子产生源电连接的极板, 并且该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远红外波发射层、软质绝缘层、防静电层、透气 防水层、电荷导电均匀和负离子导入层。使用时取两块极板分别固定于皮肤的 正反面,因极板各层具有绝缘的功能,那么将其与皮肤直接接触时,为完全绝 缘的状态,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启动负离子产生源后,其将空气电离生成大 量负离子,而负离子依次被负离子导入层、电荷导电均匀层、透气防水层、防 静电层、软质绝缘层和远红外波发射层逐一导入,在导入的过程中还被去除正 离子和抗静电的作用,极板将负离子穿透过绝缘层经皮肤传导入人体,与体内 酸性代谢产物产生作用,解决了其他负离子发生设备中人体吸收效率低的问题, 具有让负离子直接高效穿透皮肤的作用,使得负离子对人体的疗养功效发挥最 大,对人体的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周身多各个系统产生益 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能将负离子无损耗的直 接导入人体作用吸收,并且导入过程中无麻、无电感,使负离子被快速高效的 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经皮肤导入负离子的极板装置中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极板的防静电硅胶板打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红细胞分散率与时间关系曲线的对照图;
图中:1—远红外整理面料、2—软性皮套、3—防静电硅胶板、30—孔、4 —PVC透气防水层、5—导电布、6—纳米级金属铜片、7—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益信园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益信园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7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背带式电子脉冲按摩器
- 下一篇:自适应的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