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机叶片型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1743.9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江南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傅剑舟 |
地址: | 3252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及工业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机叶片型材。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工厂等大空间工作环境中通常采用大型工业风扇进行通风和降温,大直径工业风扇运转时形成的气流向下推动,遇到地面后产生水平方向的气流,气流扩散的大小与风扇的直径有关,而气流扩散的速度则与扇叶转动的速度有关,如果风扇连续运转,气流就会向外大量推移,直至遇到侧墙或障碍物后随之上升,从而连续不断地构成空气循环。风扇转速过高,产生的气流就会增强,这样会有被风直吹的感觉,会使人体产生不适感,过高的风速也会使人头晕;若转速过低,则风力不够强劲,而由于使用时扇叶的中心位置与边沿位置的风力差异较大,受力不均匀,若工业风扇转速较高,则会加快金属疲劳现象的出现,扇叶会一年比一年下弯变形趋大,直至根部不能承受自身重量而断裂,只有将体表热量散发和风速有机结合,才能产生适度的凉爽感觉。工业风扇采用缓慢旋转的方式,形成连绵不绝的微风,为了提高风扇效率,降低能耗,必须对扇叶形状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工作效率好、风力均匀的风机叶片型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叶片型材,包括扇叶本体,所述扇叶本体为长条形,扇叶本体的轴向两边具有沿扇叶本体的轴向延伸的尖角端和圆角端;所述扇叶本体的横截面为尖角端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扇叶本体的尖角端向下弯曲的角度为15°~20°;所述扇叶本体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扇叶本体两端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一对沿扇叶本体轴向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将扇叶本体上下两侧连接;所述朝向圆角端一侧的加强筋上具有连接凹槽,所述空腔内在扇叶本体下侧一端设有连接平台,所述空腔内在扇叶本体上侧与连接平台相对应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朝向尖角端一侧的加强筋与连接凹槽、连接平台、连接孔之间形成一与风机相连接的插片槽。
作为优选,所述扇叶本体中间端的厚度大于尖角端、圆角端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扇叶本体的尖角端向下弯曲的角度为18°。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叶片型材的扇叶本体的两侧边分别为尖角端、圆角端,且其横截面为尖角端向下弯曲的弧形,且尖角端向下弯曲的角度为18°,使扇叶本体在转动过程中减少空气阻力,增强了工作效率好,使得风力更为均匀;由于扇叶本体内部设置了空腔,从而降低了扇叶本体的重量,并且在空腔内设置了一对加强筋,使扇叶本体在重量较低的同时保持较好的强度;空腔内朝向圆角端一侧的加强筋上设置了连接凹槽,还设置了连接平台、连接孔,朝向尖角端一侧的加强筋与连接凹槽、连接平台、连接孔之间形成与风机相连接的插片槽,提高了扇叶本体与风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风机叶片型材,包括扇叶本体1,所述扇叶本体1为长条形,扇叶本体1的轴向两边具有沿扇叶本体1的轴向延伸的尖角端11和圆角端12,所述扇叶本体1中间端的厚度大于尖角端11、圆角端12的厚度;所述扇叶本体1的横截面为尖角端11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扇叶本体1的尖角端11向下弯曲的角度为18°;所述扇叶本体1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扇叶本体1两端的空腔2,所述空腔2内设有一对沿扇叶本体1轴向延伸的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将扇叶本体1上下两侧连接;所述朝向圆角端12一侧的加强筋3上具有连接凹槽31,所述空腔2内在扇叶本体1下侧一端设有连接平台13,所述空腔2内在扇叶本体1上侧与连接平台13相对应一侧设有两个连接孔14,所述朝向尖角端11一侧的加强筋3与连接凹槽31、连接平台13、连接孔14之间形成一与风机相连接的插片槽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江南铝业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江南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1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