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0509.4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5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打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磨设备一般是通过人手将砂纸装于打磨盘上,然后再人工操作打磨机,打磨后又由人工将磨损的砂纸换下,显然,现在的打磨设备从上料下料、更换打磨耗材等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由人工完成,不仅加工效率低下并耗费大量人工,有鉴于此,发明人作出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打磨设备,本打磨设备具有减少生产工序、工作效率高和节省人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包括机台底座,所述机台底座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旁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所述机械手装置连接有打磨机;所述机台底座还设置有用于将打磨机的砂纸拆卸的卸砂机构和用于给打磨机提供砂纸的供砂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卸砂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夹块和与第一夹块配合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夹合或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供砂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砂纸的承载框和设置于承载框内的顶升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和顶升块,所述伺服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与顶升块螺接,所述顶升块位于承载框内并沿着承载框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装置包括控制箱和与控制箱连接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座、第一控制臂、第二控制臂、第三控制臂和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连接有夹头,所述打磨机与夹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底座分别设置有移动滚轮和升降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包括机台底座,所述机台底座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旁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所述机械手装置连接有打磨机;所述机台底座还设置有用于将打磨机的砂纸拆卸的卸砂机构和用于给打磨机提供砂纸的供砂机构;本打磨设备利用机械手装置实现自动打磨,同时,卸砂机构将打磨机上的砂纸自动卸出,又利用供砂机构提供新的砂纸,在机械手装置的作用下,打磨机与砂纸粘接,从而继续打磨,综上所述,本打磨设备具有减少生产工序、工作效率高和节省人工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砂机构与卸砂机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台底座--1,工作台--11,移动滚轮--12,升降支撑--13,机械手装置--2,机械臂--21,固定座--211,第一控制臂--212,第二控制臂--213,第三控制臂--214,旋转臂--215,夹头--216,第二打磨机--3,卸砂机构--4,第一气缸--41,第一夹块--42,第二夹块--43,供砂机构--5,承载框--51,顶升机构--6,伺服电机--61,丝杆--62,顶升块--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包括机台底座1,所述机台底座1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的旁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2,所述机械手装置2连接有打磨机3;所述机台底座1还设置有用于将打磨机3的砂纸拆卸的卸砂机构4和用于给打磨机3提供砂纸的供砂机构5;本打磨设备利用机械手装置2实现自动打磨,同时,卸砂机构4地打磨机3上的砂纸自动卸出,又利用供砂机构5提供新的砂纸,在机械手装置2的作用下,打磨机3与砂纸粘接,从而继续打磨,综上所述,本打磨设备具有减少生产工序、工作效率高和节省人工的优点。
在本方案中,所述卸砂机构4包括第一气缸41、第一夹块42和与第一夹块42配合的第二夹块43,所述第一气缸41驱动第一夹块42与第二夹块43夹合或打开。当打磨机3需要更换砂纸时,机械手装置2先带动打磨机3移动至卸砂机构4,使打磨机3上的砂纸伸入第一夹块42和第二夹块43之间,第一气缸41驱动第一夹块42和第二夹块43夹合,将砂纸夹持住,这时,在机械手装置2的带动下,打磨机3与粘连的砂纸分离,从而实现自动拆卸砂纸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0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用碳包覆型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电极静电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