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8625.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跃;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源燃料电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 | 分类号: | H01M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6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燃料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燃料电池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燃料氢和压缩空气为反应气原料,在电池内部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气体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现对外发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存在结构复杂且功率密度小、发电效率低、发电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率大、发电效率高且发电成本低的燃料电池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若干组基片,每组基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杆上,每组基片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杆上;所述每组基片包括两个相同的基片和设置在两个基片之间的固体电解质膜,每个基片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个基片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每个基片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凹槽通道,第一通孔通过基片反面的凹槽通道与第四通孔相连通,第二通孔通过基片正面的凹槽通道与第三通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每组基片的一端通过第五通孔套在第一支杆上,每组基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通孔套在第二支杆上。
优选地,所述每个基片的正反两面上凹槽通道均为2条或2条以上相并联的S型凹槽通道。
优选地,所述每个基片的正反两面上凹槽通道均为2条相并联的S型凹槽通道。
优选地,所述每组基片之间均设置有绝缘胶层。
优选地,所述固体电解质膜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膜。
优选地,所述基片采用不锈钢、铅或石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仅采用若干组基片的组合,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及使用,生产成本低,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
(2)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采用若干组基片串联,功率增大,且基片表面采用多条并联的凹槽通道,增大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中每组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中基片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组中基片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燃料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杆1、第二支杆2和若干组基片,所述每组基片的一端通过第五通孔9套在第一支杆1上,每组基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通孔10套在第二支杆2上;如图2所示,所述每组基片包括两个相同的基片3和设置在两个基片3之间的固体电解质膜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每个基片3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每个基片3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三通孔7、第四通孔8,每个基片3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凹槽通道11,第一通孔5通过基片3反面的凹槽通道11与第四通孔8相连通,第二通孔6通过基片3正面的凹槽通道11与第三通孔7相连通。
所述每个基片3的正反两面上凹槽通道11均为2条相并联的S型凹槽通道。
所述每组基片之间均设置有绝缘胶层,所述固体电解质膜4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膜,基片3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实施例2:一种燃料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杆1、第二支杆2和若干组基片,所述每组基片的一端通过第五通孔9套在第一支杆1上,每组基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通孔10套在第二支杆2上;所述每组基片包括两个相同的基片3和设置在两个基片3之间的固体电解质膜4;所述每个基片3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每个基片3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三通孔7、第四通孔8,每个基片3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凹槽通道11,第一通孔5通过基片3反面的凹槽通道11与第四通孔8相连通,第二通孔6通过基片3正面的凹槽通道11与第三通孔7相连通。
所述每个基片3的正反两面上凹槽通道11均为3条相并联的S型凹槽通道。
所述每组基片之间均设置有绝缘胶层,所述固体电解质膜4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膜,基片3采用铅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源燃料电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博源燃料电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8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倍率放电锂电池模块
- 下一篇: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