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料超高速升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8497.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唐浩;周敬;苏胜;胡松;汪一;刘威;陈元静;江龙;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F27B17/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超高速 升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农业、化工、钢铁冶金、航空航天、环保和实 验科学研究等行业的物料快速加热升温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物 料超高速升温系统。
背景技术
常用的固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质、煤粉和固体废弃物,固体的燃烧尤 其是煤粉的燃烧作为能源利用的最常用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煤 粉在锅炉中的实际燃烧过程主要传热方式为辐射和对流换热,其升温速率 达到10000K/S,通过实验装置模拟煤粉燃烧,以研究煤粉的燃烧特性,对 揭示火焰的燃烧反应和污染物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为提出 新型燃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现有技术中关于固体燃料的实验燃烧装置给出了如下一些方案:
专利CN101038276B公开了一种煤粉燃烧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其采 用恒定升温方式,将煤粉固定在炉膛内,通过CO2出现和消失判断燃烧起始 温度和燃烧终了温度,用CO2含量的变化判断煤粉燃尽时间,实现了煤粉的 起燃点和燃烧过程的测定。然而该装置模拟的加热速率过低与实际的锅炉 升温速率10000K/S不符,所用的炉膛温度300-1200℃也较实际的炉膛温度 2000K低;另一方面采用CO2气体作为燃烧指标也不准确。
专利CN104880448A公开了一种煤粉火焰燃烧诊断试验装置,该装置利 用平流火焰产生了与锅炉相似的烟气环境,并用PLIF检测煤粉的荧光信号, 从而判断煤粉的着火。然而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利用平流火焰产生高 温烟气,其烟气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与实际烟气不符,且既要控制其烟 气温度又要考虑控制其烟气成分,操作难度较大;2)该装置采用PLIF对 煤粉进行光学测量,只能检测到煤粉的局部点火特性,对于煤粉的点火温 度,点火机理(均相或是异相燃烧),燃烧时间等燃烧特性并不能检测;3) 该装置采用通透的燃烧室,但并未用任何的保温装置,不利于煤粉的燃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超 高速升温系统,其用等离子体作为高温热源,适用于能源、化工、钢铁、 冶金等领域的快速加热,也适用于物料快速加热科学研究,如快速加热固 体燃料气化燃烧等领域,特别适用于检测在不同等离子体气氛、不同反应 温度以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物料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物料超高速升温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装置、进气装置、给粉装置和烟气分析装置, 其中: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热电偶、摄像单元和等离子发生器,所述反 应器装入保温炉内,其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热电偶从反应器的顶端插入, 所述摄像单元设于所述观察窗口处以及反应器的顶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 与反应器密封连接;
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混气单元和多个供气单元,每个供气单元向所述混 气单元供给一种气体,并通过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所述混气单元内设有 对气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元件,其与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相连;
所述给粉装置包括漏斗、给粉器和不锈钢钢管,所述给粉器向漏斗中 供给物料,物料在载气携带下经不锈钢钢管输送至反应器中;
所述烟气分析装置与所述反应器的顶部相连,其用于收集并分析燃烧 后的物料和烟气。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烟气分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引风机、粉尘 收集单元、粉尘过滤单元和尾气处理单元,所述粉尘过滤单元还与烟气分 析仪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烟气分析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物料的给粉量为0.01g/min-100g/min,所述 不锈钢钢管外套有水冷套管。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应器采用耐高温透明材料制成,其与所述 等离子发生器采用密封垫圈密封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摄像单元包括高速摄像机和CCD相机,其中 所述高速摄像机设于观察窗口处,所述CCD相机设于反应器的顶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应装置还设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嵌入所 述反应器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温炉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加热元件、固定式 保温层和可拆卸式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8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枪圆筒砖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贵金属熔炼的高频感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