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溅润滑缸头的曲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8272.6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5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鲁卡;刘兵;何飞;冯朋博;龚兴明;杨松;谢育明;成勇;张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9/06;F01M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溅 润滑 曲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飞溅润滑缸头的曲轴箱。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是发动机的必要部件,通过曲轴动力驱动进气门和排气 门的启闭实现进气燃烧和废气排出;进气门和排气门普遍采用摇臂驱动,并且摇 臂组件位于气缸较近的位置,工作温度较高;而为了防止高频率动作的摇臂和气 门快速磨损和降低要比温度,则需要通过润滑油对其冷却和润滑;现有技术中, 在缸头上会设有专门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中的润滑油在缸头处形成循环,但 无法充分对摇臂和气门充分润滑,造成摇臂和气门工作温度较高,易于形成积碳, 并且磨损较快,降低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发动机的润滑结构进行改进,能够形成对摇臂、气门等 缸头运动件进行充分润滑和冷却,并不改变润滑油的循环路线,避免摇臂和气门 的快速磨损和由于高温导致的积碳,延长摇臂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溅润滑缸头的曲轴箱,能够形成 对摇臂、气门等缸头运动件进行充分润滑和冷却,并不改变润滑油的循环路线, 避免摇臂和气门的快速磨损和由于高温导致的积碳,延长摇臂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飞溅润滑缸头的曲轴箱,所述曲轴箱上设有连通于曲轴箱与发 动机气缸组件的摇臂安装空间之间的润滑油飞溅孔道;使用时,曲轴箱内曲轴连 杆组件在运行时会使润滑油形成飞溅,飞溅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飞溅孔道部分进 入气缸组件的摇臂安装空间(位于缸头上),对摇臂和气门等形成润滑和冷却, 由于是飞溅润滑,少量润滑油即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飞溅孔道位于发动机连杆大头设置的甩油匙的甩油飞溅 范围;甩油匙(甩油杆)属于小型发动机的常用部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 赘述;润滑油飞溅孔道位于甩油匙的甩油范围内(比如甩油匙的运动切线),利 于使较多的润滑油进入摇臂安装空间,形成润滑和冷却。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飞溅孔道直接贯穿至摇臂安装空间;直接贯穿即形成直 孔,更利于润滑油直接飞溅至所需的润滑部位,结构简单,润滑和冷却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飞溅孔道位于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气门顶杆通过孔之 间;由于摇臂的安装与进气门顶杆和排气门顶杆的位置相对应,通过润滑油飞溅 孔道飞溅的润滑油更利于作用于摇臂,形成高效的润滑;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 气门顶杆通过孔为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飞溅孔道的横截面为大小头结构,所述大小头结构的大 头避开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气门顶杆通过孔后向两侧扩展形成;大小头结构包 括T形结构、梯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或者由平滑曲线过渡的一头大一头小的结构; 该大小头结构的小头位于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气门顶杆通过孔之间,避开后向 两侧逐渐扩大,两侧指的是分别向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气门顶杆通过孔的排列 方向,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大小头结构的大头对应于缸体一侧,该结构可进一步加大摇臂 整体的润滑油飞溅量,同时,该大头还对应于进排气门飞溅润滑油,冷却和润滑 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曲轴箱为直立式通用汽油发动机的曲轴箱。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飞溅孔道为上下的直孔,更利于润滑油的通过,并保证 回流。
进一步,所述大小头结构为由平滑曲线构成逐渐由小到大的结构,避免应力 集中,并可充分利用进气门顶杆通过孔和排气门顶杆通过孔之间的空间,增大润 滑油飞溅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飞溅润滑缸头的曲轴箱,采用曲轴箱 上设有连通于曲轴箱与气缸组件的摇臂安装空间之间的润滑油飞溅孔道的结构, 曲轴箱内飞溅的润滑油通过该孔道进入摇臂安装空间,能够形成对摇臂、气门等 缸头运动件进行充分润滑和冷却,并不改变润滑油的循环路线,避免摇臂和气门 的快速磨损和由于高温导致的积碳,延长摇臂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8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丘里式气体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下护板的机油孔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