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手架钢管桩围堰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7662.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季暑月;陆春华;陈峰;孔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暑月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王玉霞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手架 钢管 围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整治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手架钢管桩围堰。
背景技术
当前河道整治施工中顺河围堰施工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草袋围堰,该种围堰方式采用填土草袋侵占水体形成围堰,但草袋围堰断面较大,所需土方与人工较多,远距离调运土方与大量人力提高了工程成本,使投资规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围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草袋围堰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围堰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脚手架钢管作为支撑结构,用河道内淤泥土作为围堰填充材料,减小了围堰的断面尺寸,完全使用机械化施工,能够极大的减少工程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脚手架钢管桩围堰,包括受力骨架、竹蔑、彩条布,受力骨架包括第一排钢管桩组、第二排钢管桩组,第一排钢管桩组、第二排钢管桩组之间平行设置,第一排钢管桩组、第二排钢管桩组竖向设置;第一、二排钢管桩组分别包括若干根纵向钢管、以及若干根第一横向钢管,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底部分别插入河底,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顶部分别伸出河面外,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之间通过第一横向钢管拉结;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之间布置第二横向钢管,横向钢管与第一、二排钢管桩组分别垂直设置;受力骨架内侧设置竹蔑,竹蔑内侧设置彩条布,受力骨架、竹蔑、彩条布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河道内淤泥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横向钢管与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之间采用扣件拉结。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纵向钢管底部插入河底的深度为3.0-6.0m。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相邻纵向钢管之间的距离为0.4-0.5m。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排钢管桩组之间的间距为3m。
优选的,所述相邻横向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0m~1.2m。
优选的,所述竹蔑伸插入河底的深度为0.1-0.2m。
优选的,所述彩条布的宽度为6m。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纵向钢管的内径为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围堰结构采用两侧打脚手架钢管桩挂上竹蔑,在竹蔑上固定好彩条布装土,中间采用水上挖掘机开挖河道疏浚土方填芯形成围堰。首先在围堰位置插入脚手架钢管,脚手架钢管下部插入河底,上部布置纵横向钢管用扣件连接,形成受力骨架。之后在钢管结构内侧连续布置挡土竹蔑和彩条布,填入河道内淤土,以其自重沉入水底,随着淤土填筑,就形成了可以挡水的围堰。
第二,本实用新型不仅有效减小了围堰的断面尺寸,使用工程上常见的脚手架以及彩条布作为围堰主要支撑结构,极大地减少的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脚手架钢管桩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手架钢管桩围堰的受力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排钢管桩组、2第二排钢管桩组、3第一横向钢管、4河道内淤泥土、5第二横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脚手架钢管桩围堰,包括受力骨架、竹蔑、彩条布。
受力骨架包括第一排钢管桩组1、第二排钢管桩组2、第二横向钢管5。
第一排钢管桩组、第二排钢管桩组之间平行设置,第一排钢管桩组、第二排钢管桩组竖向设置。
第一、二排钢管桩组分别包括若干根纵向钢管和若干根第一横向钢管3,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底部分别插入河底,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顶部分别伸出河面外,第一、二排钢管桩组1、2的纵向钢管之间通过第一横向钢管3拉结。
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之间布置第二横向钢管5,第二横向钢管与第一、二排钢管桩组分别垂直设置。
受力骨架内侧设置竹蔑,竹蔑内侧设置彩条布,受力骨架、竹蔑、彩条布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河道内淤泥土4。
第一、二横向钢管与第一、二排钢管桩组的纵向钢管之间采用扣件拉结。
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纵向钢管底部插入河底的深度为3.0-6.0m。
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相邻纵向钢管之间的距离为0.4-0.5m。
第一、二排钢管桩组之间的间距为3m。
相邻横向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0m~1.2m。
竹蔑伸插入河底的深度为0.1-0.2m。
彩条布的宽度为6m。
第一、二排钢管桩的纵向钢管的内径为50mm。
上述脚手架钢管桩围堰的建筑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暑月,未经季暑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7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