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抢修节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6843.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邓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陈明月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抢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修理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道抢修节。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各种管道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利等各个方面。
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或道路施工等因素,管道有可能发生渗漏或者破损,则需要进行抢修,通常采用管道抢修节对管道破损部位进行修复;管道抢修节利用其壳体和壳体内的密封圈包裹管道的破损部位,然后夹紧,快速达到堵漏的目的。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抢修节的密封圈,一般只包括靠近抢修节壳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密封圈,这种设置,很容易漏水,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另外,抢修节在未使用时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通常是将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起来,这样就不会有其中一个壳体出现丢失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出现,但在需要使用抢修节的时候,就需要先将两侧的螺栓拆卸下来,再将其套在待修管道上,然后重新拧上螺栓,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不仅如此,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左壳体和右壳体的若干个螺栓一般是一个螺柱穿过左壳体和右壳体边缘的通孔,然后通过套设在螺柱两端的螺帽将左壳体和右壳体紧密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安装和拆卸麻烦,而且由于螺柱两端都要用螺母拧紧,当一个螺栓的两个螺母拧得过紧,而另一个螺栓的两个螺母拧得过松时,就容易造成漏水,具体如图7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漏水的抢修节。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道抢修节,包括能够密封包裹在待修管道外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密封件,所述壳体包括能够相互对合的左、右壳体,所述密封件包括设置于左、右壳体内的能够相互对合的左、右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在左、右密封件对合后能够套设在待修管道外的水平密封圈,所述水平密封圈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密封圈、第二水平密封圈、第三水平密封圈和第四水平密封圈,所述第一水平密封圈靠近壳体的顶部,第四水平密封圈靠近壳体的底部,且第二水平密封圈和第三水平密封圈之间距离为第一水平密封圈和第四水平密封圈之间距离的1/2-3/4。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水平密封圈由左第一水平密封半圈和右第一水平密封半圈组成,第二水平密封圈由左第二水平密封半圈和右第二水平密封半圈组成,第三水平密封圈由左第三水平密封半圈和右第三水平密封半圈组成,第四水平密封圈由左第四水平密封半圈和右第四水平密封半圈组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壳体的两个竖向侧边边沿分别设置有左竖直条,左密封件由左竖直条和分别与左竖直条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的左第一水平密封半圈、左第二水平密封半圈、左第三水平密封半圈和左第四水平密封半圈构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右壳体的两个竖向侧边边沿分别设置有右竖直条,右密封件由右竖直条和分别与右竖直条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的右第一水平密封半圈、右第二水平密封半圈、右第三水平密封半圈和右第四水平密封半圈构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右壳体内壁分别设置有左、右凹槽,左、右密封件分别卡设于左、右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右壳体一竖向侧边边沿相铰接,另一竖向侧边边沿设有对接法兰并在左、右壳体对合后通过螺栓紧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固定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母,所述螺杆由一光杆段和一螺纹段组成,所述螺母设置于螺杆靠近光杆段的一端;所述螺栓为2-6个;所述螺栓还包括能够与螺纹段螺旋连接的螺帽;在被螺栓紧固时,两个对接法兰卡设在螺帽与螺母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之和与光杆段的长度相同。最好所有螺栓的光杆段的长度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右壳体远离对接法兰的一竖向侧边边沿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且设置于左壳体的凸起与设置于右壳体的凸起交错设置,左、右壳体通过穿过所有凸起的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起在水平方向上的剖面为圆弧形,转轴穿过圆弧的弧心;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且螺母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6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阀门产品过滤站
- 下一篇:吹管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