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6661.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5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超;陈忠桂;王志良;薛瑞方;宦健俊;黄小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英管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4 | 分类号: | F16L5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输热网 专用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长输热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长输热网工程节能型隔热管托的隔热材质均是轻质浇注料。为各热电 厂节能增效成绩显著,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硬质隔热管托由于受导 热系数(≤0.15W/(m.K).的限制必须将隔热层的厚度达到相应的隔热值,所以,硬质隔热管 托的外径在设计中是比较大的。硬质隔热管托大外径在矿野单线施工是可行的,但如果遇 到受空间限制硬质隔热管托就相形见拙了。技术是不断进步,我公司在做精、做强硬质隔热 管托的基础上又研发了气凝胶复合纤维纳米隔热管托。其导热系数<0.02W/(m.K),从两种 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之比可看出用气凝胶纳米材料可设计出薄隔层的隔热管托。缩小了隔 热管托的外径。对小空间多排管的定置施工提供了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产品。
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
纳米隔热管托的研发成形从设计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生产该型产品时也遇到了 麻烦。设计时为了增大其隔热效果,采用多层纳米叠合一体(每层最大厚度10mm)达到设计 的隔热厚度值。但每层纳米材质上的气凝胶形成了该产品不可粘、不可焊。只有采用物理形 态将其强制集合。
本实用新型经过形式试验其结构合理,并运用于生产工程。解决了甲方在小空间 施工的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以解决现有技术 中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包括支座1、隔热环9和钢卡箍10,所述隔热环9的外 壁上安装有钢卡箍10,所述支座1位于底部支撑隔热环9和钢卡箍10,所述隔热环9由下隔热 环2和上隔热环3构成圆环,所述钢卡箍10也由下钢卡箍5和上钢卡箍6构成圆环;所述隔热 环9内由而外依次设置有纳米隔热层7,所述纳米隔热层7上安装有若干个U型螺栓8,所述U 型螺栓8的开口向钢卡箍10的外壁,所述U型螺栓8将纳米隔热层7卡入U型螺栓8内,且U型螺 栓8伸出于钢卡箍10,所述U型螺栓8的伸出端采用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由下至上设置的下钢卡箍5、下隔热环2、上隔热环3和上钢卡箍6的 连接处由若干个螺钉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隔热层7共为4层纳米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8在下隔热环2和上隔热环3上各设置有4个。
进一步的,所述8个U型螺栓8均对称设置在下隔热环2和上隔热环3上。
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8开口的宽度等于纳米隔热层7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钢卡箍10的宽度与纳米隔热层7的宽度比为10:8。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以钢卡箍的内弧面为依托,用U型螺母对合钢卡箍,将纳米 隔热层实行固定成形,给以足够的固定力,确保纳米隔热层达到设计的抗压、抗导热质量。 纳米隔热层具有不可粘结性能,纳米隔热层用U型螺栓固集而成。U型螺栓对称分布于管卡 两边。U型螺栓的作用:当本实用新型在隔热形态时,U型螺栓起固定纳米隔热层作用;当管 托与热网管组装运行承载时纳米隔热层受压隔层厚度变薄,此时的U型螺栓随中心载荷力 的加大向外无阻伸延,其固定功能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G-G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长输热网专用隔热管托,包括支座1、隔热环99和钢卡箍1010, 所述隔热环9的外壁上安装有钢卡箍10,所述支座1位于底部支撑隔热环9和钢卡箍10,所述 钢卡箍10也由下钢卡箍5和上钢卡箍6构成圆环;所述隔热环9内由而外依次设置有纳米隔 热层7,所述纳米隔热层7上安装有若干个U型螺栓8,所述U型螺栓8的开口向钢卡箍10的外 壁,所述U型螺栓8将纳米隔热层7卡入U型螺栓8内,且U型螺栓8伸出于钢卡箍10,所述U型螺 栓8的伸出端采用螺母固定。
所述由下至上设置的下钢卡箍5、下隔热环2、上隔热环3和上钢卡箍6的连接处由 若干个螺钉4连接。
所述纳米隔热层7共为4层纳米隔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英管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英管道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6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