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用铅酸蓄电池铅钙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1213.6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国;谢旭东;黄连清;刘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4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用铅酸 蓄电池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用铅酸蓄电池铅钙极板。
背景技术
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放电状态下, 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 铅,分为排气式蓄电池和免维护铅酸电池,电池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 电池槽、电池盖、极柱、注液盖等组成,排气式蓄电池的电极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 液是硫酸的水溶液,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 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老式普通蓄电池一般寿命在2年左右,而且需定期检 查电解液的高度并添加蒸馏水,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变得更长而且维 护也更简单了,铅酸蓄电池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顶部有可拧开的塑料密封盖,上面还有通气 孔,这些注液盖是用来加注纯水、检查电解液和排放气体之用,按照理论上说,铅酸蓄电池 需要在每次保养时检查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如果有缺少需添加蒸馏水,但随着蓄电 池制造技术的升级,铅酸蓄电池发展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和胶体免维护电池,铅酸蓄电池 使用中无需添加电解液或蒸馏水,主要是利用正极产生氧气可在负极吸收达到氧循环,可 防止水分减少,铅酸水电池大多应用在牵引车、三轮车、汽车启动等,而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应用范围更广,包括不间断电源、电动车动力、电动自行车电池等铅酸蓄电池根据应用需要 分为恒流放电和瞬间放电,随着铅酸电池的使用,尤其是动力用的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 深度放电、大电流放电和充电。充放电频率高、短时充放电后不能及时充电时都会硫酸盐 化,但是其他领域的铅酸电池比动力用的铅酸电池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用铅酸蓄电池 铅钙极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用铅酸蓄电池铅钙极板,包括正极管芯、正极筋条、正极套管、AGM隔层和 负极套管;所述负极套管内部安装有负极管芯,构成负极,所述AGM隔层安装在负极套管的 顶部,所述正极套管安装在AGM隔层的顶部,所述正极筋条安装在正极套管的顶部,所述正 极管芯安装在正极筋条和正极套管的内部,且连接正极筋条和正极套管构成正极。
进一步,所述正极管芯和正极套管之间填充有活性物质。
进一步,所述负极管芯和负极套管之间填充有活性物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用铅酸蓄电池铅钙极板,管式正极板的管芯放置在耐酸玻 璃纤维制成的管子中央,活性物质包含在每根管壁和管芯之间,使用寿命期间活性物质保 持在管子中央不易发生脱落;极板孔率结构有利于活性物质的利用提高;铅合金骨架由于 被活性物质包围,其腐蚀速率也减缓;隔板采用纤维结构式式的AGM隔板,在低温条件下,使 用AGM的隔板表现出了更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正极铅膏添加剂可以改变活性物质的孔率, 增加活性物质的机械强度,防止脱落,从而提高蓄电池的循环性能,负极铅膏添加剂可以提 高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提高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中:1-正极管芯;2-正极筋条;3-正极套管;4-AGM隔层;5-负极套管;6-负 极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动力用铅酸蓄电池铅钙极板,包括正极管芯1、正极筋 条2、正极套管3、AGM隔层4和负极套管5;负极套管5的内部安装有负极管芯6,构成负极,负 极管芯6和负极套管5之间填充有活性物质,AGM隔层4安装在负极套管5的顶部,正极套3安 装在AGM隔层4的顶部,正极筋条2安装在正极套管3的顶部,正极管芯1安装在正极筋条2和 正极套管3的内部,且连接正极筋条2和正极套管3构成正极,正极管芯1和正极套管3之间填 充有活性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1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化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