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9037.2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蔡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松华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洁菡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加热装置来煲水,传统壶体底部为平面结构,放置于加热盘上加热时,容易滑落,导致打碎壶体;且需使用单独的茶壶来泡茶,再通过手动操作来将茶水倒出,既麻烦又容易烫手,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半自动茶具,可实现茶水自动流出,但仍需手动添加热水才可实现冲泡,不具备加热功能,简便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可实现煲水泡茶一体化,茶水可自动流出,无需手动操作,十分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壶体和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包括支架、出水架和加热盘,所述加热盘设于出水架上,该加热盘设有通孔,所述出水架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架中设有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接水部和流水部,所述接水部内部设有朝上的顶针,所述壶体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连接有出水部,该出水部可穿过通孔,出水部末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处设有可活动的挡片。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内侧设有一圈卡圈,所述挡片设置于卡圈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设有带小孔的过滤片。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圈,所述过滤片设于凸圈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流水部下端设有顶起部。
优选地,所述顶起部为顶起横杆,该顶起横杆设置于流水部下端外侧。
优选地,所述顶起横杆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为瓷片。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为磁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部中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壶体放置于加热盘上时,出水部穿过加热盘上的通孔,结构稳固,不易滑落;
2、将杯子伸至顶起横杆处向上顶,即可实现茶水自动流出,无需手动操作,简便的同时避免人工操作茶具烫手;
3、壶体可通过加热盘直接加热,无需手动添加开水,且不用于泡茶时或无需使用茶水自动流出功能时,也可将传统水壶直接置于加热盘上加热,当作普通的加热底座使用;
4、壶体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片,实现过滤的同时,由于过滤片高于壶体底部,因此会留存一部分水在底部不会流下,可防干烧,且当泡茶时,茶渣也会留在壶底,流出的茶水更加清澈,口感更好;
5、支架内部中空,电源线、功率调节装置等都可设置于支架内部,保证了外部的整洁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其中,壶体1,开口11,出水部12,出水口13,挡片14,卡圈15,加热底座2,支架21,出水架22,加热盘23,通孔24,出水孔25,出水装置3,接水部31,流水部32,顶针33,流水口34,顶起横杆35,过滤片4,小孔41,凸圈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包括壶体1和加热底座2,所述加热底座2包括支架21、出水架22和加热盘23,所述加热盘23设于出水架22之上,该加热盘23中心设有通孔24,所述出水架22呈空心半球状,底部中心设有出水孔25,该出水孔25与通孔24的垂直位置相对应,出水孔25位于通孔24正下方。壶体1可通过加热盘23直接加热,无需手动添加开水,且不用于泡茶时或无需使用茶水自动流出功能时,也可将传统水壶直接置于加热盘23上加热,当作普通的加热底座2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松华,未经蔡松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9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