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7345.1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宁;张俊华;金凯;王玉波;刘凤山;孙修伟;张岩;毛桂香;袁水清;孙淑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立宁 |
主分类号: | B65D88/28 | 分类号: | B65D8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集装 生产 加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用集装袋又称柔性集装袋、吨装袋、太空袋等是集装单元器具的一种,配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集装单元化运输,它适用于装运大宗散状粉粒状物料。集装袋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发达的国家普遍使用集装袋作为运输、仓储的包装产品。是一种中型散装容器,主要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集装单元化运输,它便于装运大宗散装粉状物料,具有容积大,重量轻,便于装卸等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之一。集装袋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的稳定性佐料均匀混合后,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塑料薄膜,切割成丝,然后进行拉伸,通过热定型制成高强度低延伸率的PP原丝,再经纺织、淋膜制成塑料编织布的基布,与吊带等配件缝合后制成吨袋。现有的生产集装袋用的加料装置多存在使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需要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解决使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使其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解决使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使其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包括倒圆锥形的一级漏斗,一级漏斗的顶部连接设有倒圆锥形的倒料斗,一级漏斗的底部连接设有倒圆锥形的二级漏斗,一级漏斗与二级漏斗相连接处的外围连接设有圆筒形的加强固板,二级漏斗的底部连接设有圆筒形的下料筒,二级漏斗与下料筒相连接处的外围连接设有圆筒形的加强固板,一级漏斗、二级漏斗和下料筒上分别设有透视窗,倒料斗上连接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加料管,加料管上设有开关阀,一级漏斗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导料槽,二级漏斗的内壁上均匀交错设有倾斜的导料板,下料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设有垂直方向的下料槽。
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导料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45°。
还可以优选的是,开关阀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解决使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一级漏斗,2为倒料斗,3为二级漏斗,4为加强固板,5为下料筒,6为透视窗,7为加料管,8为螺旋导料槽,9为导料板,10为下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实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没有限制的含义。
实施例:
一种建筑用集装袋生产的加料装置,包括倒圆锥形的一级漏斗1,一级漏斗1的顶部连接设有倒圆锥形的倒料斗2,一级漏斗1的底部连接设有倒圆锥形的二级漏斗3,一级漏斗1与二级漏斗3相连接处的外围连接设有圆筒形的加强固板4,二级漏斗3的底部连接设有圆筒形的下料筒5,二级漏斗3与下料筒5相连接处的外围连接设有圆筒形的加强固板4,一级漏斗1、二级漏斗3和下料筒5上分别设有透视窗6,倒料斗2上连接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加料管7,加料管7上设有开关阀,一级漏斗1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导料槽8,二级漏斗3的内壁上均匀交错设有倾斜的导料板9,下料筒5的内壁上均匀分布设有垂直方向的下料槽10。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料板9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45°。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关阀上设有把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视窗6上可以设有把手,加强固板4的内侧壁上可以套设有密封圈,螺旋导料槽8、导料板9和下料槽10的底面均设为圆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立宁,未经于立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7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