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5730.2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8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原位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土壤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 原位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也愈加严重,重金属通过 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导致在人体 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为工程物理化学 法和生物修复法,工程物理化学法主要通过物理固化、电动化学、热处理、淋 滤冲洗等方式,虽然其治理效果明显及迅速,然而其存在处理量小、效率较低、 特别是污染面积较大的区域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存在容易导 致破坏土壤结构及降低土壤肥力的缺陷;生物修复法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 减少土壤重金属的浓度或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污染的土壤能够部分或完 全恢复到原始状态,其通常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特别是利 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应用 技术。然而现有使用过程中,该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施加的模式,该方式存在效 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修复剂投放量无法控制、修复剂投放不均匀、工作不持 续、种植繁琐及成本较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 装置,具有治污效果好、成本费用低、易于操作和管理、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 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架体、深松铲、修复剂投放管、 旋耕机构、施肥管、播种管及镇压轮,所述架体前端下部设有若干呈等距间隔 排布的所述深松铲,所述深松铲前端设有一三角状铲头,所述铲头上还设有一 呈向上凸起的铲土片,所述深松铲上部设有所述修复剂投放管,所述架体中部 设有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旋耕机构由旋耕转轴及位于旋耕转轴圆侧壁上的若干 旋耕开沟刀构成,所述旋耕转轴与所述架体呈转动连接,所述架体后端连接设 有若干呈等距间隔排布的播种管,所述播种管上部前端设有所述施肥管,所述 架体后部连接所述镇压轮。
所述修复剂投放管上部连通设有一修复剂存放槽,所述修复剂存放槽用于 存放加注修复剂,所述修复剂由钠基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粉媒灰及微 生物菌根混合而成。
所述深松铲位于两侧所述旋耕开沟刀之间呈相对错位排布。
所述播种管内设有两个呈左右上下错位排布的投种机。
所述镇压轮内设有若干呈等距间隔排布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播种管呈 一一相对排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修复剂 投放完成土壤重金属治理,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污染程度,有利于植株的种 植生长,同时结合植株完成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吸附,具有治污效果好、成本费 用低、易于操作和管理、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 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 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5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