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升降功能的吊顶投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4261.2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军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B66F7/02;B66F7/28;G03B2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6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功能 吊顶 投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顶投影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升降功能的吊顶 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仪使用越来越普及,很多家庭都已经使用投影仪作为影视放映设备。 投影仪作为影视放映设备代替电视机,具有体积小,画面可以任意放大等优点, 但投影仪不宜安装在墙壁上。作为办公教学在公共场合使用的投影仪,一般是 安装在吊顶下的;但作为家用的投影仪安装在吊顶下,会影响美观,而且家中 的房间经过装修后,室内高度一般只有2米多,投影仪安装在吊顶下,位置相 对较低,容易被碰到,也影响到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升降功能的吊顶 投影仪,在使用时投影仪可放下来,在不使用时投影仪可收上去。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升降功能的吊顶投影仪,包括置放板、钢丝绳、吊板、导向轴及正 反转电机;
所述正反转电机安装在天花板上并通过升降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所述正反 转电机的输出轴横向设置且其末端设有第一锥齿轮;
所述导向轴纵向设置,由光轴上部和螺杆下部组成,所述光轴上部的顶端 通过轴承固定设置在天花板上,且所述光轴上部还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 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所述吊板螺纹套设于所述螺杆下部外并通过钢丝绳连接置放板,所述置放 板用于放置投影仪,且所述螺杆下部的底端设有限位上板,顶端设有限位下板。
优选地,所述置放板和吊板均为方形。
优选地,所述置放板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防滑挡板。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钢丝绳分别对应连接在置放板四 边和吊板四边。
优选地,所述正反转电机为单相电机,所述升降控制电路包括保险丝FU、 下降开关S1、上升开关S2、停止开关SB、第一继电器KM1、第二继电器KM2、 第一继电器KM3、第一继电器KM4、第一继电器KM5、第一继电器KM6,所述电 源包括火线接入端和零线接入端,所述上升开关S2设置在限位下板顶面,所述 停止开关SB设置在限位上板底面;
所述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第一控制线圈KM10、常开触点KM11和常开触点 KM12,所述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第二控制线圈KM20、常开触点KM21和常开触点 KM22,所述第三继电器KM3包括第三控制线圈KM30、常闭触点KM31、常开触点 KM32、常开触点KM33和常开触点KM34,所述第四继电器KM4包括第四控制线圈 KM40、常开触点KM41、常开触点KM42和常闭触点KM43,所述第五继电器KM5 包括第五控制线圈KM50、常闭触点KM51和常开触点KM52,所述第六继电器KM6 包括第六控制线圈KM60、常闭触点KM61、常闭触点KM62和常开触点KM63;
所述保险丝FU的一端连接火线接入端,另一端连接停止开关SB,停止开关 SB的另一端形成受控火线端,所述受控火线端与零线接入端之间并联连接有转 换电路、互锁电路、正转电路、第一反转电路和第二反转电路;
所述正转电路包括串接于受控火线端和零线接入端之间的常闭触点KM43、 下降开关S1、常闭触点KM31和第一控制线圈KM10,所述第二控制线圈KM20和 常开触点KM21串联后一端与零线接入端连接,另一端与常闭触点KM43和下降 开关S1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常闭触点KM61和常开触点KM12串联后并联于常开 触点KM21的两端;
所述第一反转电路包括串接于受控火线端和零线接入端之间的常开触点 KM32、常闭触点KM51和第三控制线圈KM30,所述常开触点KM63、常开触点KM22 串联后并联连接在常开触点KM32的两端;
所述第二反转电路包括串接于受控火线端和零线接入端之间的常开触点 KM42和第五控制线圈KM50;
所述互锁电路包括串接于受控火线端和零线接入端之间的常开触点KM41和 第四控制线圈KM40,所述常闭触点KM62和常开触点KM33串接后并联于常开触 点KM41的两端;
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串接于受控火线端和零线接入端的之间的上升开关S2和 第六控制线圈KM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军,未经王燕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4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并行开发的架构拆分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广告过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