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药材粉碎配料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3340.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1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骐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药材 粉碎 配料 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药材粉碎配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配置中药时,往往需要将一些中药进行粉碎,目前一些小型中药粉碎机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和药房,用来粉碎中药材,很是方便,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是现有的粉碎机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料仓,料仓内设有粉碎刀,粉碎刀套装在电机轴上,电机设置在料仓底的下面,料仓的上面设有机盖,机盖和壳体之间设有锁紧装置;每次粉碎物料后,需要将机盖打开,将料仓内的粉料倒出,倒出粉碎后的物料用筛网过筛,然后再往料仓内加入新料和没有通过筛网的粗料,盖上机盖,扣好锁紧装置,再行粉碎,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完成物料的粉碎,费时费力;另外,在部分中药药材搅拌过程中,由于部分中药药材具有一定的粘性,放入搅拌装置搅拌桶内的药材粉末容易成团集结沉淀在搅拌桶内壁周围,导致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搅拌均匀,避免药材粉末成团集结,能够去除微生物和细菌,提高工作效率的中医药材粉碎配料搅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药材粉碎配料搅拌机,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搅拌筒,所述搅拌筒顶部中间设置有搅拌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与搅拌筒顶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上端与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的下端与搅拌筒底部转动连接,搅拌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粉碎刀片,粉碎刀片包括下段的的主粉碎刀片和上段的多个辅助粉碎刀片,所述辅助粉碎刀片远离搅拌轴的端部固定有清理刷,清理刷上设置有与搅拌筒内壁接触的刷毛,搅拌筒的内部顶面上设置有多个紫外消毒灯,搅拌筒的顶端两侧各设置有一进料斗,搅拌筒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喷嘴与搅拌筒外的供水管连通,搅拌筒底端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斗上设置有出料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底面上设置有卸料口,卸料口上连接有带卸料阀的卸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的嘴口方向朝向搅拌筒的内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粉碎刀片的长度小于主粉碎刀片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搅拌筒顶面上设置有两个进料斗,便于同时加入两种不同的药材,药材调配方便快捷;主粉碎刀片和辅助粉碎刀片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量的药材材料的搅拌和粉碎;搅拌筒的内部顶面上设置有多个紫外消毒灯,紫外线灯源的设定可以有效去除药材中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辅助粉碎刀片远离搅拌轴的端部固定有清理刷,清理刷上设置有与搅拌筒内壁接触的刷毛,搅拌过程中,刷毛会不断地刮擦搅拌筒的内壁,避免药材粉末容易成团而集结沉淀在搅拌桶内壁上;搅拌筒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喷嘴的嘴口方向朝向搅拌筒的内壁设置,搅拌完成后,喷嘴喷出水流会冲洗内壁上的残留药物,配合清理刷,能够将搅拌筒内壁处理干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搅拌均匀,避免药材粉末成团集结,能够去除微生物和细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中医药材粉碎配料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筒,2-搅拌电机,3-减速箱,4-弹性垫片,5-紫外消毒灯,6-进料斗,7-喷嘴,8-供水管,9-辅助粉碎刀片,10-清理刷,11-搅拌轴,12-主粉碎刀片,13-卸料管,14-支撑架,15-出料斗,16-出料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3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