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矫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7596.1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范燕清;范晨阳;鲍贵斌;余忠平;夏凯丰;蒋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好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2 | 分类号: | B21D3/02;B21D43/2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自动下料整理装置的矫直机。
背景技术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数量不等。也有两辊矫直机,依靠两辊(中间内凹,双曲线辊)的角度变化对不同直径的材料进行矫直。
目前,市场上的矫直机虽然能将钢管进行矫直,但是:钢管自重大,惯性大,长度长,刚度低,矫直后的钢管出料后难以收集,人工整理易磕碰变形且耗费巨大,不能连续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下料整理的矫直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矫直机,包括矫直机构,还包括与矫直机构连接的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传送钢管的传送装置、存储钢管的收集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用于将钢管引导至收集装置上的导引装置。
如此设置,从矫直机构出料口旋转传送出的钢管直接传送至传送机构,向导引板传送,当钢管整件脱离出料口并前进至导引装置时,受导引装置阻挡引导,同时由于惯性滚入收集装置,由收集装置的“V”形结构确定钢管位置,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位于传送架上的传送辊、驱动传送辊转动的驱动装置、连接传送辊与驱动装置的传动链。
如此设置,驱动装置提供动力,通过传动链带动传送辊,钢管进入传送装置时,与传送辊直接接触,前进方向与传送辊转向同向。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送架背向收集装置一侧设有挡板。
如此设置,传送钢管时,可防止钢管由于形状原因而滚落在收集装置之外。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引装置包括设于传送装置上的导引板,导引板上设有朝向收集装置倾斜的导引面。
如此设置,传送钢管时,钢管前进至导引板处受到阻碍停止前进,且由于导引板的倾斜设置,钢管向收集装置运动,结合钢管本身形状与惯性,更利于钢管滚入储料杆。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引板滑移连接至传送装置上。
如此设置,导引板可根据钢管具体长度确定在传送装置上效率最高的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架、位于收集架上的储料杆,所述储料杆呈“V”型设置。
如此设置,钢管在进入收集装置时,既避免了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钢管,又确定了钢管的位置,提高了下料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传送钢管时,可防止钢管由于形状原因而滚落在收集装置之外。钢管由于导引板的倾斜设置,更利于钢管滚入储料杆。钢管在进入收集装置时,既避免了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钢管,又确定了钢管的位置,提高了下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矫直机的正面三维图;
图2为矫直机的背面三维图;
图中:1、下料机构;2、传送装置;3、收集装置;4、导引装置;5、传送架;6、传送辊;7、驱动装置;8、传动链;9、挡板;10、导引板;11、收集架;12、储料杆;13、紧固件;14、导引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矫直机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矫直机,包括矫直机构,还包括与矫直机构连接的下料机构1,下料机构1包括传送钢管的传送装置2、存储钢管的收集装置3和位于传送装置2上用于将钢管引导至收集装置3上的导引装置4。
传送装置2包括传送架5、位于传送架5上的传送辊6,传送辊6均匀间隔布置在传送装置2的传送面上,用以平稳传送钢管。传送辊6需高出传送面少许,钢管传送时在转动的传送辊6上运动,减少与传送面之间的摩擦。且传送辊6可采用与传送面不同的材质如尼龙,运转时更轻捷。传送装置2中还包括驱动传送辊6转动的驱动装置7,驱动装置7设置在传送面下,距离传送辊6近,减少传递中的机械能损耗。传送装置2中还包括连接传送辊6与驱动装置7的传动链8。
传送面背向收集装置3一侧设有挡板9,且长度与传送面相仿,最大程度保证钢管不会滚落在除收集装置3外其他地方。
导引装置4包括设于传送装置2上的导引板10,导引板10上设有朝向收集装置3倾斜的导引面14。倾斜设置的导引板10将钢管导引至收集装置3中,倾斜部分靠近收集装置3一端有延伸部分,有效阻碍钢管由于惯性蹿离储料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好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好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7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米级空心干凝胶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