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走线的铰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7400.9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岗;朱峰;朱俊岭;余建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1/00 | 分类号: | E05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铰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装置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用于走线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门铰链包括铰链座和铰链体,铰链体一端通过芯轴与门框相连,另一端与门扇相连;普通的门一般是由门体和门框两部分组分,两者通过门铰链连接在一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传统的防盗功能之外,还扩展出了很多其他功能,也更加智能化,随着门上安装的设备越来越多,由于门结构的特殊性,走线供电成为一个困难问题。
对于各种各样的门或其他一些类似设备,其一般需要在铰接处走线。现检索到专利“便于接线的铰链装置”(201310538418.3),公开了一种便于接线的铰链装置,包括装在连接轴上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引出导线或电缆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该专利公开的铰链装置将走线穿过铰接件上的过线孔,虽然便于整理走线,但在安装时,走线的穿插影响了铰接件的平整度,不利于铰接件在门体或门框上的安装,容易压住走线,长期使用可能磨损走线甚至压断走线,影响与其连接的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用于走线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将经过铰链的走线全部穿过铰链装置内部,其内部通道较多,走线贯穿的可选方式也较多,能够容纳较多的导线穿过,并且能够保证整体美观,保护走线不被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走线的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和铰链体,第一铰链座和第二铰链座以铰链体为中心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第一铰链座和第二铰链座具有一定厚度且内部设有用于走线通过的线道,铰链体中竖直设有铰链体线道;
第一铰链座内设有第一铰链座竖线道和第一铰链座横线道,第一铰链座竖线道竖直贯通第一铰链座的上下两端,第一铰链座横线道水平贯通第一铰链座的左右两侧;
第二铰链座内设有第二铰链座竖线道和第二铰链座横线道,第二铰链座竖线道竖直贯通第二铰链座的上下两端,第二铰链座横线道水平贯通第二铰链座的左右两侧;
第一铰链座竖线道和第一铰链座横线道相互贯通,第二铰链座竖线道和第二铰链座横线道相互贯通,且铰链体线道与第一铰链座横线道和第二铰链座横线道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铰链装置,使用时,走线可由第一铰链座内的任意线道的开口处进入,然后穿过铰链体线道进入第二铰链座,再由第二铰链座的任意线道的开口处穿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铰链座竖线道、第一铰链座横线道、第二铰链座竖线道、第二铰链座横线道以及铰链体线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第一铰链座内设有一条第一铰链座竖线道及两条第一铰链座横线道,第二铰链座设有一条第二铰链座竖线道及两条第二铰链座横线道。
线道的开口处均做了倒圆角处理,减少走线在开口处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走线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在第一铰链座和第二铰链座内部设置了竖线道和横线道,各个线道之间相互贯通,并且在铰链体中心位置设有铰链体线道,铰链体线道的侧壁也与铰链座内的线道连通,本产品在使用时,可从一个铰链座的任意线道的开口处进入,经过内部走线,穿过铰链体线道,再由另一个铰链座的任意线道的开口处穿出,或者直接穿过铰链体线道的两开口端进行走线,可选择的内部走线方案较多,可容纳的走线数量较大,设计科学,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铰链装置将经过铰链的走线全部穿过铰链装置内部,其内部通道较多,走线贯穿的可选方式也较多,能够容纳较多的导线穿过,并且能够保证整体美观,保护走线不被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其中,1-第一铰链座,2-第二铰链座,3-铰链体,4-走线,101-第一铰链座竖线道,102-第一铰链座横线道,201-第二铰链座竖线道,202-第二铰链座横线道,301-铰链体线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74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门下横拉门下轨及定位器
- 下一篇:储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