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4551.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7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群;陈圣兵;龙夏;周艳玲;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网箱 养殖 水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养殖网箱的锚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
背景技术:
养殖网箱一般由网箱框架系统、网衣系统、锚泊系统和配套设施系统组成。其中锚泊系统是网箱在水中的根基,一般包括底锚和缆绳,底锚通过缆绳与网箱连接。底锚主要有三种方式:铁锚、水泥墩锚和桩锚,其中水泥墩锚价格适中,在养殖网箱的固定中较常见。
水泥墩锚主要依靠水泥墩的自重力来平衡锚绳垂直与水平方向的拉力,缆绳与海底夹角一般不超过30°。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水泥墩锚有可能无法承担缆绳传递过来的过大拉力而发生走锚现象。具体地,水泥墩锚的失效型式有:水泥墩锚与海床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缆绳拉力的水平分量而发生平行移动;水泥墩锚受到较大的缆绳拉力发生倾覆而翻滚移动。
为了提高水泥墩锚的锚固能力,一方面应尽量扩大水泥墩锚的底面积,增大与海床的接触与摩擦面积;另一方面应降低水泥墩锚的重心,提高水泥墩锚的抗倾覆能力。一般地,水泥墩锚的形状有正方体、长方体、梯形台体等。而这些常见的形状,未必是抗倾覆能力最佳的几何体形状。即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正方体、长方体、梯形台体等形状的水泥墩锚的抗倾覆能力一般不是最大值。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抗倾覆能力更强的新型水泥墩锚形状,来满足实际应用环境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其底面积大、重心低、抗倾覆能力强,能提高水泥墩锚的锚固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十”字交叉梁状的水泥沉坨,水泥沉坨的上端面中心设有主环扭,水泥沉坨的横向梁和纵向梁的端面中心设有次环扭,水泥沉坨的横向梁、纵向梁的底面宽度大于顶面的宽度。
所述的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沉坨的横向梁、纵向梁的端面均为倾斜的梯形面,梯形面自底部向水泥沉坨中心倾斜;水泥沉坨的横向梁、纵向梁的侧面均为倾斜的四边形面,四边形面的自底部向水泥沉坨的十字交叉线倾斜。
所述的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沉坨的横向梁、纵向梁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45°~8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在水泥沉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水泥沉坨形状具有惯性矩较大、重心较低的特点,具有更大的抗倾覆能力,能够提高水泥墩锚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用于网箱养殖的水泥墩锚,包括整体呈“十”字交叉梁状的水泥沉坨,水泥沉坨的上端面中心设有主环扭1,水泥沉坨的横向梁2和纵向梁3的端面中心设有次环扭4,水泥沉坨的横向梁2、纵向梁3的底面宽度大于顶面的宽度。
水泥沉坨的横向梁2、纵向梁3的端面均为倾斜的梯形面5,梯形面5自底部向水泥沉坨中心倾斜;水泥沉坨的横向梁2、纵向梁3的侧面均为倾斜的四边形面6,四边形面6的自底部向水泥沉坨的十字交叉线倾斜。
水泥沉坨的横向梁2、纵向梁3的端面梯形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45°~8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泥沉坨,水泥沉坨横断面呈十字交叉对称矩形状,且两个方向的矩形尺寸相同。在底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相比,十字交叉对称矩形状具有更大的惯性矩,因而其抗倾覆能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水泥沉坨四周斜截面由底面向顶面向竖向中心轴处倾斜,形成下部大上部小的形状,重心较低,因而其抗倾覆能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泥沉坨,水泥沉坨四周侧面对称的设置4个次环扭4,用于搬运、施工与提起锚石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海上施工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运至指定的海域锚固点位置,起重设备吊钩上绳索挂住水泥沉坨上的主环扭1,施工辅助用绳系在2个或4个对称分布的次环扭4上。把锚固装置起吊直立于预定海面上,缓慢下降至海水中,直至接触海底。系在次环扭4上的施工辅助用绳用于控制、维持、纠正施工过程中的下沉垂直度,确保水泥墩锚平稳置于海床上。
已放置于海床上的水泥沉坨需要更换位置而提离水域时,在海上转场施工过程如下:起重设备吊钩上绳索挂住水泥沉坨上的一个次环扭4,起吊使水泥沉坨底面逐渐与海床脱离,直至水泥沉坨底面与海床完全脱离,再提离水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4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型鱼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盐碱地水产养殖定深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