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袋装苗起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3613.6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培四;周婧;韦优;卢艳春;韦持章;杨志强;黄丽君;徐冬英;孔方南;赵静;李文砚;蒋娟娟;卢美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3/06 | 分类号: | A01G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532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袋装 苗起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艺工具,尤其是一种袋装苗起苗器。
背景技术
袋装苗是指用一定规格的聚乙烯营养袋盛装营养土培育的苗木,由于 具有便于装运、移栽成活率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水果、花卉的苗木繁 育领域。袋装苗通常毗连码放并覆土至袋身一半或者全部,起苗时通常使 用的工具是铁铲,由于袋装苗袋与袋之间的缝隙很小,而铲子的刀口很宽 并且锋利,所以起苗的过程中常常会破损袋身,并可能导致土团松散;对 于两年生以上的苗木,根系会穿过袋底的小孔而深扎泥中,给起苗添加了 难度,起苗时通常先见把营养袋下的泥土挖开,再用投掷铁铲的方式把根 系铲断。由于铁铲刀口很宽,不便挖土,而且常用的铁铲重量不足,所以 要铲断根系往往需要多次投掷,这样不仅多次伤害了根系,而且容易把土 团震散,严重影响了移苗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袋装苗起苗费时、费力、效果差的问 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袋装苗起苗器。
一种袋装苗起苗器,包括铲柄,在铲柄的一端连接有钝铲头,另一端 连接有利铲头;所述钝铲头呈楔形,刀口钝滑;利铲头有一定面积的凹槽。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袋装苗起苗器,所述钝铲头的铲面最宽处8cm, 长16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袋装苗起苗器,所述利铲头的铲面最宽处11cm, 长22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袋装苗起苗器,所述铲柄由不锈钢管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装苗起苗器,对于一至两年生的袋装苗,它能够 准确插入袋间缝隙,通过杠杆作用轻易就把土袋撬起,保证袋身和土团完 整;对于两年生以上的袋装苗,它能够迅速把袋子下部的土壤挖走,并一 次性地在合理部位把苗木的主根铲断,然后把土袋撬起,不多次伤根,不 破坏土团,而且不至于弄断铲柄,省时省力,移苗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袋装苗起苗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 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 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装苗起苗器,包括一端由铲柄2连接 的钝铲头1,另一端由铲柄2连接的利铲头3。铲柄2由不锈钢管制成;钝铲 头1呈楔形,刀口钝滑,铲面最宽处8cm,长16cm;利铲头3铲面最宽处11cm, 长22cm,刀口锋利,铲面有一定面积的凹槽,吃土锐利,褪土快捷。
使用方式:对于一至两年生的袋装苗,轻轻投掷起苗器,让钝铲头1插 进袋间,约深至袋身的1/2处,通过杠杆作用把土袋撬起,再用枝剪把穿出 营养袋底部的主根按规格剪断。这样能够保证袋身完整、土团不散,提高工 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袋装苗起苗器,所述铲柄2由不锈钢管制成;其铲面有一 定面积的凹槽,吃土锐利,褪土快捷。
使用方式:对于两年生以上的袋装苗,先用适当的力度投掷起苗器,通 过利铲头3把袋子下部的土壤挖开,再对准苗木主根的一定部位,用力投掷 起苗器,通过利铲头3一次性把主根铲断,最后通过杠杆作用把土袋撬起, 用枝剪对根系进行进一步修剪。这样不多次伤根,不破坏土团,省时省力, 移苗成活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 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 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3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