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盐采捞、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8283.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喜昌 |
主分类号: | C01D3/06 | 分类号: | C01D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24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盐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盐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原盐采捞、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对专利号ZL2013200094584、名称为:“原盐采捞、分离机”的进一步改进。该专利解决了原盐采捞多为人工用带有漏口的铁锨向外捞原盐的问题,实现了盐池原盐采捞的机械化。但还存在工作效率较低(150-180立方/小时)、采捞出的原盐含有颗粒状杂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质含量少、生产效率高的原盐采捞、分离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盐采捞、分离设备,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采捞分离装置;所述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履带轮和橡胶轮组成,所述橡胶轮的轮架为升降式结构;所述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多台杂质泵、第一过滤水箱、第二过滤水箱、输送搅龙;所述多台杂质泵的进水口与抽水箱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输送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滤水箱内腔的顶部,第一过滤水箱内设置有斜形筛板槽,所述斜形筛板槽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水箱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上端相衔接;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的进料口相衔接;位于第一过滤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颗粒状杂质出料口,所述颗粒状杂质出料口处衔接有向下倾斜的杂质排料管,所述杂质排料管延伸至机架一侧的外部;位于斜形筛板槽的上方倾斜向下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出料口延伸至颗粒状杂质出料口位置处;所述输送搅龙的出料口位于机架内并与倾斜向上的输送网带相衔接,所述输送网带延伸出机架之外;所述抽水箱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和采掘头。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实现对盐池内原盐采捞、分离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原盐采捞的工作效率,采捞产量达200-280立方/小时,并且采捞出的原盐纯净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盐采捞、分离设备,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采捞分离装置;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1两侧的履带轮2和橡胶轮3组成,橡胶轮3的轮架为升降式结构;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多台杂质泵4、第一过滤水箱5、第二过滤水箱6、输送搅龙7;多台杂质泵4的进水口与抽水箱8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输送管道9延伸至第一过滤水箱5内腔的顶部,第一过滤水箱5内设置有斜形筛板槽10,斜形筛板槽10下端与第二过滤水箱6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上端相衔接;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7的进料口相衔接;位于第一过滤水箱5的侧壁上开设有颗粒状杂质出料口,颗粒状杂质出料口处衔接有向下倾斜的杂质排料管12,杂质排料管12延伸至机架1一侧的外部;位于斜形筛板槽10的上方倾斜向下设置有振动筛13,振动筛13出料口延伸至颗粒状杂质出料口位置处;输送搅龙7的出料口位于机架1内并与倾斜向上的输送网带14相衔接,所述输送网带14延伸出机架1之外;抽水箱8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15和采掘头16。
工作时,所述机架1横跨盐池两侧在履带轮2驱动下沿盐池移动,此时所述橡胶轮3向上收起脱离地面;在机架1移动过程中所述多台杂质泵4将盐池内的盐粒和水抽吸到所述第一过滤水箱5顶部的振动筛13上端,经振动筛筛选将颗粒杂质选出自杂质排料管12排出;振动筛13筛选后的原盐进入斜形筛板槽10内,原盐中的水被滤除而盐粒沿斜形筛板槽10进入第二过滤水箱6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11内,经进一步脱水后的盐粒沿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11进入输送搅龙7内,并通过输送网带14输出至机架1一侧的盐池岸上。当采完一个盐池需要移池时,将升降式轮架向下伸出,此时机架1和履带轮2抬起脱离地面而胶轮3着地即可移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喜昌,未经张喜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8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