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停车设备的可升降和回转的载车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4306.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君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停车 设备 升降 回转 载车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和回转的载车板。
背景技术
现有升降横移车库的用四根绳链吊挂升降的载车板落地后,不能直接回转,因此, 不能满足在某些应用场合中,需要落地的载车板回转一定角度以便于车辆直接进出通道的 要求。
现有技术中,也有直接在可移动的刚性托架上安装可绕轴回转的载车板的实施 例。为了解决托架的构造高度对安装其上的载车板两端形成的大约十厘米的落差障碍,让 车轮可平缓上下载车板,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的是在载车板的前后端安装绕轴铰接的弹性坡 道板,让车轮滚压该弹性坡道板的悬空边缘驶上载车板。当车辆的车轮驶上这个弹性坡道 板时,因本身不能固定的载车板的缺少支撑的单侧悬空端被车轮重压,会让载车板连同托 架一起整体剧烈倾斜震动,容易造成构造变形,影响使用寿命,而且使用过程的用户体验性 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构造简单、震动 小、无需弹性坡道板的可回转的载车板。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这是一种用于停车设备的可升降和回转的载车板,其必要的基本技术特征是:
a)载车板经由回转机构安装在托架上;
b)托架的前后端吊挂在可升降的绳链下端;
c)载车板的前后端部有向下斜伸的坡道构造;
d)托架的前后端有与载车板的上述坡道构造对应的倒角构造;
e)托架的绳链吊接处与托架前后端坡道构造之间由薄板连接;
f)当载车板回转时,其前后端的坡道构造的坡底边缘可在托架的上述薄板处通 过。
本文所称的“绳链”是指绳、链、条带状物等可用于提拉载车板的绕性部件。
绳链吊挂的托架落到地面后,托架两端设置的贴近地面的低位的高强度薄板,为 载车板的前后两端的坡道构造的回转提供了路径空间,使载车板回转到位后,其坡道构造 的前缘处于贴近地面的位置,便于车辆的车轮直接驶上或者驶出载车板时,不会让托架和 载车板产生大幅度的起落震动,因此,达到了简化构造、减轻车辆上下载车板时产生的震 动、延长载车板和托架的使用寿命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以下两个实施例中结合附图进行描 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落地的载车板回转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载有车辆时的左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的载有车辆时的左视图;
图5是图4的载车板回转90度后的视图;
图6是载车板回转90度后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7是载有车辆的载车板起升到上极限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和图9是采用另一种形状的托架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的构造如图1至图7所示。参见图1,载车板1通过回转轴安装在托架2上。托 架2通过绳链3吊挂在中空的固定框架5下方。托架2在升降机构控制下,可下降到地面。
参见图2,载车板1的前后端部有坡道构造12,托架2的前后端也有对应斜度的倒角 构造212。托架2的的倒角构造212与端杆22之间,由高强度的刚性材料制作的薄板23连接。
载车板1绕轴回转时,载车板1的前后端的坡道构造12将在托架2的前后端的薄板 23上方形成的贴近地面的下凹空间通道中通过(参见图3及其放大图)。因薄板厚度远小于 托架主体梁架21的高度,所以,当托架2落地后,载车板1的前后端坡道构造12的外端边缘下 方离地高度只比薄板23的厚度略大(参见图4及其放大图)。
参见图5,当载车板1回转90度后,载车板1前后端的坡道构造12可容许车辆的车轮 直接驶上或驶下。当车轮压上载车板1的一端坡道构造12上时,在车辆6重量作用下,载车板 1的该处坡道构造12的外端边缘会被车轮下压大约一两厘米后与地面接触,并在车辆完全 驶上载车板中部合适位置后弹性恢复悬空状态,并在回转机构作用下回转90度后还原成与 托架2平行对正的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君,未经于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4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