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高温熔盐的气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2695.4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尚润;朱福兴;穆天柱;邓斌;何安西;程晓哲;陈兵;郑权;盛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4 | 分类号: | F04B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高温 气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高温熔盐的气压泵。
背景技术
在镁热法生产海绵钛中,MgCl2电解是建立全流程镁-氯循环的关键,其电解槽型经历了 生产前期的有隔板电解槽到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无隔板电解槽和多极性电解槽。无隔板电解槽 的综合指标和劳动强度较多级性电解槽高,但其对原料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将多台无隔板电 解槽和精炼槽、电解质成分调节槽和镁-电解质分离槽相连形成流水线电解槽,其经济指标得 到显著提高,且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提高生产效率,使其与多级槽技术相媲美,在镁电解工 艺中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流水线镁电解槽正常工作过程中,气压泵是流水线镁电解槽的“心脏”,通过气压泵带 动电解质循环形成整个体系流的物和能流,集中实现镁-电解质分离,因此,气压泵的工作能 力直接影响整个流水线镁电解槽的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中,设计的气压泵循环能力无法达 到生产的需求,一方面,电解产生的液镁无法及时随熔盐流到尾槽,造成大量的镁损失,影 响电流效率;另一方面,整个电解体系无法建立稳定的物料和能流平衡,造成电解槽产生热 槽的现象,影响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液镁随熔盐的流动能力且能保持物 料和能流平衡的输送高温熔盐的气压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输送高温熔盐的气压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 体内的打料管和设置在泵体底部的填料装置,所述填料装置包括多个进料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料孔位于打料管的侧边。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进料孔的上方安装有固定框架,在所述固定框架内安装有球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料孔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打料管的两侧边。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框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泵体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呈倒“U”形的框架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多个进料孔进行填料,大大缩短了填料的时间,增 加了液镁随熔盐的流动能力,减少了液镁的损失,提高了电流效率,并且能建立稳定的物料 和能流的平衡,防止电解槽热槽,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由于将进料孔设置在打料管的侧 边,防止在切换到下一个填料过程中的瞬间,因打料管的余料回管堵塞进料孔,引起填料不 能及时进行;由于在进料孔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固定框架,防止球阀在填料的过程中错位和卡 位;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技术上稍加改动即可实现,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气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泵体1、打料管2、填料装置3、进料孔31、固定框架32、 框架本体321、球阀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 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设置在泵体1内的打料管2和设置在泵体1 底部的填料装置3,所述填料装置3包括多个进料孔31。现有技术中的气压泵如图1所示, 进料孔的数目只有一个,且进料孔设置在打料管的正下方,这种结构的气压泵难免造成填料 时间长、电解产生的液镁无法及时随熔盐流到尾槽的后果,造成大量的镁损失,影响电流效 率。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进料孔31,可以缩短填料时间。
具体,为了防止打料管2的余料回管堵塞进料孔31,所述进料孔31位于打料管2的侧 边。此处的侧边是指从上往下看,进料孔31位于打料管2的周边,而并非位于打料管2的正 下方。这样设置进料孔31可以防止在切换到下一个填料过程中的瞬间,因打料管2的余料回 管堵塞进料孔31,引起填料不能及时进行。
具体,为了防止球阀33在填料的过程中错位和卡位,在所述进料孔31的上方安装有固 定框架32,在所述固定框架32内安装有球阀33,球阀33置于进料孔31的正中央。固定框 架32固定在泵体1的底部,球阀33固定在固定框架32上,可以防止球阀33晃动,造成在 填料的过程中错位和卡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2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