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2027.1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6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姜铁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16;H01F27/2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器 变压器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特别是一种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通过蓄电池向电动马达提供电能来行驶,然后蓄电池存储的电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经常向蓄电池充电以保证电池有充足的电量。电动汽车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一般为48伏、60伏、72伏、96伏等直流电压,而一般市电为85~260伏的交流电,向电池充电必须提供电压、电流符合所充电池曲线的直流电,因此需要充电机对输入的市电进行处理,以获得满足电池充电要求的电源。
由于充电机内设有大量的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中大部分的热量主要是由充电机内的电感器、电容和功率管工作时产生的,且由于充电机的壳体对热量的散发有阻碍作用,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影响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导致充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充电机须设置散热器,但热气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位于电子器件的上方,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导流至散热器,并由散热器散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包括铝壳,铝壳上端开设有容腔,容腔内设隔板,且通过隔板将容腔横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变压器容纳腔,各变压器容纳腔内分别置有变压器,各变压器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若干散热槽,各隔板的上端设有流通槽,变压器容纳腔与变压器之间灌注有导热胶,所述铝壳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台,该凸台的下端面作为散热面。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铝壳的上端容腔壁周边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连接柱,连接柱内设有贯通至散热面的连接通孔。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铝壳的前侧及后侧设有横向伸出的侧连接柱,侧连接柱轴向设有连接螺孔。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铝壳与隔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铝壳与侧连接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铝壳的容腔内通过两片隔板横向将容腔间隔分成三个变压器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作方便,铝壳、容腔、隔板、连接柱、侧连接柱、散热槽及流通槽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空间布置合理,变压器容纳腔与变压器之间灌注有导热胶,导热效果好;铝壳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台,该凸台的下端面作为散热面,通过与外设水冷或风冷设备连接散热,从而进一步增加其散热效果;变压器容纳腔的壁上设置散热槽一方面增加散热面,保证变压器散热,另一方面保证散热胶与变压器的磁芯粘接牢靠;流通槽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在灌注导热胶时,在往单侧变压器容纳腔注入导热胶时会通过流通槽自然流动至相邻的变压器容纳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充电器的变压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壳1,铝壳1上端开设有容腔,容腔内设隔板2,且通过隔板2将容腔横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变压器容纳腔1a,各变压器容纳腔1a内分别置有变压器8,各变压器容纳腔1a的腔壁上设有若干散热槽4,各隔板2的上端设有流通槽21,变压器容纳腔1a与变压器8之间灌注有导热胶9,所述铝壳1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台7,该凸台7的下端面作为散热面71。铝壳1的上端容腔壁周边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连接柱5,连接柱5内设有贯通至散热面71的连接通孔51。铝壳1的前侧及后侧设有横向伸出的侧连接柱3,侧连接柱3轴向设有连接螺孔31。铝壳1的壁上设有上端贯穿至散热面71的连接孔6。所述铝壳1与隔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铝壳1与侧连接柱3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2:参照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铝壳1的容腔内通过两片隔板2横向将容腔间隔分成三个变压器容纳腔1a。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2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