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粉锅炉底部旋转式收尘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0727.7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力;施建明;王攀;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底部 旋转 收尘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锅炉清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煤粉锅炉底部旋转式收 尘设备。
背景技术
煤粉锅炉是我们工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与常用的设备,其也是主要的能源 消耗设备以及主要的污染排放源头。煤粉锅炉在启停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 能量,同时煤粉锅炉中的煤粉燃烧后将会形成煤灰,其中一部分颗粒较粗的煤 灰落入冷灰斗内,冷却凝结成固体灰渣,而为了确保煤粉锅炉的正常使用,就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经常进行停机除灰,若煤渣堆积过多很容易导致设备在使用 过程中被损坏,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煤粉锅炉底部旋转式收尘 设备,降低了设备的清灰难度与停机频率,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很好 的降低了设备的能源消耗,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煤粉锅炉底部旋转式收尘设备,包括设置在煤粉锅炉底部的固定密封 结构,在固定密封结构上设置有竖直旋转管,竖直旋转管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收 尘管,在竖直旋转管的下端还设置有排尘管,在竖直旋转管上设置有被动链轮, 竖直旋转管通过被动链轮与电机相连接,在排尘管的端部还连接有收尘装置, 竖直旋转管与收尘管通过动静密封盘相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旋转收尘管由水平设置的收尘管,成“八”字形设置在收 尘管两侧的引流板,以及设置在引流板外侧的支撑轮组成,支撑轮与煤粉锅炉 底部相接触,引流板的最低点距煤粉锅炉底部2-5cm,在收尘管的下侧还设置有 吸尘孔。
作为优选,所述每两个吸尘孔设置有两排且每排吸尘孔均与收尘管的中轴 平行,每两个吸尘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个吸尘孔的直径为5mm。。
再进一步的,上述固定密封结构包括固定在煤粉锅炉底部且被竖直旋转管 贯穿的高温隔片,套在竖直旋转管上且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固定在该高温隔片下 侧的活动盖板,在活动盖板的上侧还设置有包裹在竖直旋转管外侧的陶瓷纤维 盘根;其中弹性压紧装置为套有弹簧的螺栓。
更进一步的,上述空心转轴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一个凸起的固定盘,同时该 空心转轴的转轴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转轴主体的上部外径比转轴主体的下 部外径大3cm;空心转轴座分为上主体与下主体,在上主体的最上端外侧与下 主体的最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一圈凸起的固定盘,其上主体的内径与下主体的外 径相同,且上主体套在下主体的外侧且与下主体固为一体,下主体的内径与空 心转轴的转轴主体下部的外径相同,在下主体的内侧还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储 油槽。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转轴座套在空心转轴的外侧,在空心转轴座的上主体 与空心转轴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石磨盘根。
作为优选,所述被动链轮套在空心转轴的转轴主体上部的外侧且与其固为 一体,空心转轴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排烟管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人工进行除渣,降低人工对生产过程的干预,提高了 生产自动化的程度与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 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同时还很好的降低了扬尘对生产环境的污染, 更好的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盖板与弹性压紧装置 配合,如此便能便于工作人员对陶瓷纤维盘根进行检查与更换,大大提高了产 品的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停机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转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旋转收尘管;2、固定密封结构;3、竖直旋转管;4、 动静密封盘;5、石磨盘根;6、排尘管;11、收尘管;12、引流板;13、支撑 轮;21、弹性压紧装置;22、陶瓷纤维盘根;23、活动盖板;31、被动链轮; 41、空心转轴;42、空心转轴座;43、储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0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生物质燃料锅炉除尘器
- 下一篇:硫磺回收余热利用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