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595.0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敏;郑庆涛;喻烟;陆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耗能 型隔震层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属于工程结构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领 域,主要用于近断层地震区建筑物及桥梁等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隔震层的限位保护。
背景技术
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突发式自然灾害,基础隔震技术通过设置隔震层吸收地震能 量,从而减小地震能量进入上部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在远震区具有很好的隔震效果,在多次 地震中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但在近断层地震区,由于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殊性,基础隔震房屋 隔震层的水平位移有可能超过隔震支座的水平极限位移,在较强竖向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 有发生倾覆的危险,导致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安全性降低。
为防止隔震层位移超过水平极限位移,采用限位装置对隔震层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制是很 有必要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房屋基础混合隔震结构”(专利申请号: ZL201120210392.6),其中缓冲限位器包括弹性缓冲件,隔离保护层,限位件、固定板和固定 孔。其中隔离保护层由聚乙烯、聚丙烯、PVC软质塑料制成,弹性缓冲件由高弹性橡胶或弹 簧制成并位于隔离保护层内,限位件由钢棒制成并位于弹性缓冲件内。用高弹性橡胶或弹簧 座缓冲件,用钢棒做限位器,但该装置的耗能限位效果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隔震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用 于解决隔震层耗能限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包括防 撞阻尼材料层、侧防撞板、活塞顶杆、活塞、液压活塞缸、活塞复位弹簧、外保护壁、软连 接管、液压回流缸、液压活塞缸限位轴、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液压活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 以及限位挡板;所述侧防撞板的一侧粘结有防撞阻尼材料层,另一侧与活塞顶杆的一端垂直 固定,而活塞顶杆的另一端又与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置有液压活塞缸, 且活塞与液压活塞缸的底部中心处连接设置有活塞复位弹簧,液压活塞缸的内部充满了液压 流体,液压活塞缸的底部有过流孔与软连接管一端连通,而软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液压回流缸 连通,所述液压活塞缸与液压回流缸之间设置有一空间,该空间内设置有液压活塞缸限位轴、 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以及液压活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其中,液压活塞缸限位轴以及液压活 塞缸复位弹簧的一端均固定在液压回流缸上,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套设在液压活塞缸限位轴 外表面,且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液压活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所述液压活 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与液压活塞缸限位轴的另一端相对,两者之间在初始状态下不接触;所 述活塞、液压活塞缸、活塞复位弹簧、软连接管、液压回流缸、液压活塞缸限位轴、液压活 塞缸复位弹簧以及液压活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均设置在外保护壁内,外保护壁以及液压回流 缸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挡板,活塞顶杆穿过外保护壁上的孔洞与活塞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上设置有连接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顶杆、活塞以及液压活塞缸均由一个或多个组成,具体个数根据液 压耗能能量大小来确定。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顶杆、活塞以及液压活塞缸均由两个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以及液压活塞缸防撞阻尼材料块均由一个或多个组 成,具体个数根据液压耗能能量大小来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软连接管沿外保护壁内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复位弹簧和液压活塞缸复位弹簧均为圆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通过限位挡板上的连接螺栓设置在基础隔震 支座一侧的反力墙上,且防撞阻尼材料层与基础隔震支座上的框架柱或剪力墙之间设置有一 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根据液压耗能原理,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进行有效耗能限位,并具有自行 复位的功能,从而保护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液压耗能隔震层限位装置在基础隔震结构中的应用细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液压耗能隔震层限位装置在基础隔震结构中的应用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