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超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246.9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3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松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箬科(北京)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18 | 分类号: | B01D61/18;B01D6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过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式超滤膜。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污泥的处理与处置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 定处理设施的还不到1/2,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较为完善的不到1/10,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更 少,并且主要集中日处理量超过150000m3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全国城镇污水污泥中有55.7% 未经任何稳定化处理,通过简单的污泥脱水后便直接进行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这就 造成了:1、污泥体积大,造成污泥处置费用大;2、污泥极不稳定,污泥中有机成分一旦发 生腐败变质将会对环境会造成严重二次污染;3、污泥中的有用资源未能得到利用,带来了资 源浪费,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泥产生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 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中采用的过滤膜,采用中空纤维和螺旋 卷式超滤膜的方式,导致装填密度大,易堵塞,清洗难,对原液的预处理要求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超滤膜,管式过滤器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好,对料液的预处 理精度要求低,流速均匀易控制,且安装、换膜和维修均较方便,能处理含有悬浮固体或流 体粘度较高的液体,膜面不易被污染,易于清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式超滤膜,包括管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过滤器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 口,所述管式过滤器的过滤孔中设有夹片,超滤膜安装在夹片与管式过滤器内壁之间,所述 超滤膜由数个膜管竖直排列组成,进水口设置在超滤膜上方。
所述膜管的过滤孔径为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管式超滤膜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好,流道宽, 料液在管内湍流流动,对料液的预处理精度要求低,流速均匀易控制;安装、换膜和维修均 较方便,能处理含有悬浮固体或流体粘度较高的液体,膜面不易被污染,易于清洗,因而应 用比较广泛。超滤膜的过滤过程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没有相变,保留水中物质原有的活性, 在常温环境下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对其加热,节约了能源,比较适合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比如生物制品、菌体、蛋白质等。可以确保大于30nm的颗粒物、微生物和与COD相关的悬 浮物安全地截留在系统内。超滤清液进入清液储槽,由于超滤实现泥水分离,因此生化反应 器中的污泥浓度可以达到15-30g/L。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式超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 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管式超滤膜,包括管式过滤器1,其特征 在于:管式过滤器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2,管式过滤器1的过滤孔中设有夹片3,超滤膜 4安装在夹片3与管式过滤器1内壁之间,超滤膜4由数个膜管竖直排列组成,进水口2设 置在超滤膜4上方。
优选的,膜管的过滤孔径为8mm。本发明管式超滤膜的单支过滤面积为27m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是以高分子材料采用特制工艺制作的对称膜。它呈中空毛细管状,管壁密布微孔, 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液在膜内流动,其中的溶剂或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膜;经收集而成为超 滤液,而其中的高分子物质以及胶体粒子则被阻止在膜的表面,被循环流动的原液带走成为 浓缩液,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箬科(北京)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箬科(北京)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