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水管燃气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2405.8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戴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天鹿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H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潘丽君;刘彦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水管 燃气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水管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 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 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 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 车和工矿企业。
锅炉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 的余热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使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或一定压力蒸汽的热力 设备。锅炉在“锅”与“炉”两部分同时进行,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 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 热水或生成蒸汽,被引出应用。在燃烧设备部分,燃料燃烧不断放出热量, 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的传播,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受热面,而本身温 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烟囱排出。
目前燃气锅炉在加热时一般只实现一次加热,导致加热效率低,且耗能 大,节能环保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水 管燃气锅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水管燃气锅炉,包括锅炉外壳,所述锅炉外壳内部设置有 加热水管,所述锅炉外壳内部设置有燃烧器,所述锅炉外壳上端设置有排 烟口,所述加热水管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处设 置有冷凝交换器,所述第二折弯段处设置有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 器上端设置有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内部设置有换热扇叶,所述冷凝交 换器下端设置有冷凝水排放管,所述冷凝水排放管中部设置有中和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风机进风口朝向显热换热 器器处,排风口朝向冷凝交换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水排放管上端呈喇叭状结 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器与冷凝水排放管之间为 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 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与换热风机,这样锅炉在使用时,换热风机内部 的换热扇叶将显热换热器的高温烟气排向冷凝交换器处,实现对加热水管 实现二次加热,有效的提供了水的加热效率,降低了能耗,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全自动水管燃气锅炉,包括锅炉外壳1,所述锅炉外壳1内部设置 有加热水管2,所述锅炉外壳1内部设置有燃烧器6,所述锅炉外壳1上端 设置有排烟口3,所述加热水管2包括第一折弯段201、第二折弯段202, 所述第一折弯段201处设置有冷凝交换器4,所述第二折弯段202处设置有 显热换热器器5,所述显热换热器器5上端设置有换热风机7,其中所述换 热风机7进风口朝向显热换热器器5处,排风口朝向冷凝交换器4处。所 述换热风机7内部设置有换热扇叶8,所述冷凝交换器4下端设置有冷凝水 排放管10,其中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0上端呈喇叭状结构,这样可以便于冷 凝水的排出。
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0中部设置有中和器9,其中所述中和器9与冷凝 水排放管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中和器9的安装与拆卸。这样锅 炉在使用时,换热风机7内部的换热扇叶8将显热换热器5的高温烟气排 向冷凝交换器4处,实现对加热水管2实现二次加热,有效的提供了水的 加热效率,降低了能耗,节能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天鹿锅炉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天鹿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2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炉负压燃烧电动、气动混合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