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体积智能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0412.4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亮;樊晓华;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68;H01R13/70;H01R13/719;H01R27/0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陆华君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国泰北路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智能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小体积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用于各种电器的电源供应,其一般具有各种国标或美标的插孔、 插头,还可以具有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以及USB接口等功能。
传统的电源插座,为了节约体积,并列的插孔之间距离较窄,当其中一 个插孔实现与插头连接后,相邻插孔的接触空间被插头挤压占用。为了实现 插座上多插孔的充分利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插座上相邻插孔之间的间距,另 一方面也可以缩小插头的体积,但是由于带有变压器的插头通常采用一个电 路板,其体积很难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体积智能插座,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 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小体积智能插座,包括壳体、以及容纳于壳体内 的上电路板、下电路板和联结板,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 联结板支撑于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之间,所述联结板将所述上电路板和 下电路板的间隔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上电路板、 下电路板和联结板上分布有电子元件。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上电路板上形成有插孔弹片, 所述下电路板背离所述上电路板的一侧焊接固定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插 孔弹片位置对应。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电子元件包括:
焊接于所述上电路板上表面的变压器和后级滤波元件;
焊接于所述下电路板上表面的滤波电容、第一保险丝、前级滤波元件和 USB接口;以及
焊接于所述联结板上的继电器和第二保险丝。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滤波电容、第一保险丝位于 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前级滤波元件和USB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继电器和第二保险丝位于所 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上分别 开设有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联结板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并 凸伸于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的表面。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上电路板和下电路板于对应 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螺丝孔,螺钉与所述螺丝孔配合实现上电路板、下电路 板和壳体之间的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的小体积智能插座中,所述螺丝孔设置有3个,该3个 螺丝孔呈三角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插座中的电路 板进行立体分布,可以大大降低插座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插座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上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下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联结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至图4所示,小体积智能插座,包括壳体、以及容纳于壳体内的 上电路板1、下电路板2和联结板3,上电路板1和下电路板2相对设置,联 结板3支撑于上电路板1和下电路板2之间,联结板3将上电路板1和下电 路板2的间隔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上电路板1、下电路 板2和联结板3上分布有电子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三块电路板的立体分布,可以大大降低插座的占 用空间,该插座在与拖线板连接时,不会占用旁边插座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沿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0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扭曲型薄壁多对机车车辆电缆
- 下一篇:存储装置和适用于存储装置的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