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7706.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巧敏;王一正;常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0 | 分类号: | B62J1/10;B62J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倡导节能环保,自行车成为世界各国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自行车作为户外出行的交通工具,其鞍座的舒适性是自行车骑乘者最为关注的因素。
目前,申请号为20132086450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底板和座套,所述底板和座套之间粘接有发泡层,采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自行车鞍座在长时间的颠簸和压力作用下,容易将发泡层中的空气挤出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导致鞍座的发泡结构弹力性能差,不具备缓冲作用;另外一种自行车鞍座,采用自行车底板设有通孔的方式,来解决发泡层空气无法填充的问题,但是直接通孔的方式直接导致空气流通过快,臀部在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时,瞬间挤出发泡材料中的空气,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骑行不稳,甚至摔倒,对于一些远距离的路段,骑行者在长时间的骑行过程中,由于鞍座面的柔软性不够,臀部会受到车座的不断摩擦和压迫,臀部会出现发麻发酸的感觉,只能通过不断的改变坐姿来缓解发麻症状,此种骑法不安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发泡材料具有进气快、出气慢的自行车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底板和座套,所述座套和底板之间粘接有发泡层,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底板与发泡层连通设置,所述通孔靠近发泡层的孔口处设有向发泡层一侧凸起的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上设有透气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臀部挤压鞍座时,发泡层中的空气通过通孔向外排除空气,由于弹性薄膜中部向发泡层倾斜设置,导致在排出空气的过程中,弹性薄膜中部向远离发泡层一侧挤压,并且通过弹性薄膜的挤压,从而使位于弹性薄膜上的透气孔的孔径缩小,减缓了通孔的出气速度,方便了鞍座内留有空气形成气垫的结构,提供了缓冲减震的能力,在骑行的过程中,通过臀部的脱离,发泡材料受外界压强的作用下恢复形变,通孔开始进气,中部向发泡层凸起的弹性薄膜,受到气流影响透气孔产生一定的扩张,从而使通孔进气加快,更加方便发泡层内充满空气,从而使鞍座充满弹性,增加了骑行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截面呈圆台形,所述通孔的小端朝向发泡层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大端朝向外界空气中,通孔的小端朝向发泡层一侧,这样臀部挤压鞍座,发泡层中的空气挤出时,通孔的小端进一步增加了通孔出气慢的效果,通孔大端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的面积更大,在臀部脱离鞍座时,发泡层吸收空气从而恢复弹性,通孔方便了外界空气更快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导风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人们臀部脱离鞍座,发泡材料吸收空气恢复弹性形变时,空气从通孔中顺着螺旋形导风槽进入,空气在螺旋形导风槽的作用下,由于空气被一次性吸入,通孔内壁上空气流速慢,通孔轴心处的空气流速快,从而通孔内的空气呈漩涡状,方便了通孔内的空气更加快速的涌入发泡层,供发泡材料吸收而恢复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对称位于底板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偏离臀部正下方设置,避免臀部直接给予通孔的挤压,方便通孔减缓鞍座的出气速度,并且在进气时,空气通过通孔进入到鞍座中,发泡材料更快速的恢复弹性形变,使鞍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硬质的塑料底板没有接触骑行者的臀部,从而避免造成骑行者臀部的不适,减缓车体颠簸时带来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板;2、座套;3、发泡层;4、通孔;5、弹性薄膜;6、透气孔;7、螺旋形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7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车座上的靠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架内的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