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6506.4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庆;刘顺兆;徐蓉;吴丽萍;刘洁;李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德运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解 胶原 纤维 合成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材料和合成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
背景技术
超细纤维合成革是一种类似于天然皮革的高档合成革,其外观和性能与天然皮革十分相似,是目前替代天然皮革最理想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出现对合成革行业具有革命性意义。超细纤维合成革以三维网络结构的无纺布做基体,并具有开孔结构的聚氨酯网状和尼龙(锦纶)束状结构。超细纤维合成革在性能与结构方面与真皮非常接近,手感方面接近天然皮革,且革身无部位差,能适应各种工业产品的需要。超纤革品种繁多,加工手段多样,比天然皮革具有更好的耐水、油及气候性能及机械强度,因而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可以作为高档天然皮革的替代产品。遗憾的是,目前作为超纤革基底材质的聚酰胺超细纤维含有的活性基团较少,其-COOH和-NH2仅分布在分子链的末端,而纤维主链上则是大量的碳链与酰胺键,没有活性侧链,因此基布上较少的活性基团导致了水汽在纤维与外界之间得不到有效的传递与吸收,从而降低了其卫生性能。所以超细纤维产品无论是在穿着舒适度,染色性等方面,仍与天然皮革有一定的差距。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包括基体层、骨架层和表面层,所述基体层包括三维网格结构的超细纤维无纺布基布和水解胶原蛋白层,所述超细纤维无纺布基布的两面分别连接水解胶原蛋白层,所述水解胶原蛋白层的外侧通过胶黏剂连接骨架层,所述骨架层的外侧通过胶黏剂连接表面层。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架层为束状超细纤维层,所述表面层为聚氨酯层;所述表面层的聚氨酯分布在骨架层的束状超细纤维四周,且聚氨酯具有圆形或针形的发泡结构,所述发泡结构中的各泡孔相互连通;所述骨架层与表面层整体呈立体网状。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表面层的外侧还通过胶黏剂粘结有绒毛层。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表面层和绒毛层之间还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为导电纤维丝。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体层的厚度为3~4mm,所述骨架层的厚度为1.5~2.5mm,所述表面层的厚度为0.2~0.8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其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法在超细纤维合成革中引入活性基团,进而来改善其染色性能。
明胶是一种无毒的天然生物质材料,水解后制备的胶原蛋白含有大量活性基团,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将废弃革屑中的明胶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废弃革屑的资源化利用。本发明利用提取自皮革废弃物的水解胶原蛋白生物质材料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复合、化合改性,并巧妙地通过一类低温可解封的端-NCO暂时封闭的水性PU树脂作为交联剂,将水解胶原共价固化在超纤革基布的细小纤维之间,在赋予超纤革优良卫生型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一定的丰满柔韧性、上染性及可生物降解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具有优良的透水透湿性、可降解性、亲和性以及上染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作服装、运动服装、鞋类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解胶原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层;101、超细纤维无纺布基布;102、水解胶原蛋白层;2、骨架层;3、表面层;4、防静电层;5、绒毛层。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德运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德运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6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