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6023.4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6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12;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伞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竹制的伞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市场所使用的伞形架构大多都以钢骨结构为主,普遍采用的是7骨/8骨为主 的钢骨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弊端是伞架重易变形生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经久耐用,方便使用的伞 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这种伞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竹把手、竹制中棒、竹制下巢、竹制下部伞骨、竹制 上部伞骨、竹制中棒、竹制上巢和上顶;所述竹制下巢通过下部伞骨与下巢连接头与竹制下 部伞骨连接;所述竹制上巢通过上部伞骨与上巢连接头与竹制上部伞骨连接;竹制下部伞骨 和竹制上部伞骨通过上部伞骨连接中蝶连接;所述竹制下巢下端设有下巢磁石,所述竹把手 上端设有把手磁石,所述下巢磁石和把手磁石相吸附。
作为优选:所述下巢磁石和把手磁石的接触面为正对的圆环形。
作为优选:所述竹制下部伞骨和竹制上部伞骨均为12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竹制伞形结构采用天然竹材,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全面创新, 采用12片竹伞骨,保证受力均匀的同时更美观。竹伞架具备更好的柔韧性,完备的抗风性。 环保的同时又轻便牢固。内置吸铁石收和的方式,紧固收和的同时更易使用,下巢与把手在 收拢时更加的自然与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竹伞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竹伞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竹伞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竹伞的收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竹伞把手与下巢磁石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竹把手1、竹制下巢2、竹制下部伞骨3、竹制上部伞骨4、上部伞骨连 接中蝶5、下部伞骨连接中蝶6、下部伞骨与下巢连接头7、竹制上巢8、上部伞骨与上巢连 接头9、弹节片10、把手磁石11、下巢磁石12、上顶13、挂带14、竹制珠尾15、竹制中棒 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 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 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这种伞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竹把手1、竹制中棒16、竹制下巢2、竹 制下部伞骨3、竹制上部伞骨4、竹制中棒16、竹制上巢8和上顶13;所述竹制下巢2通过 下部伞骨与下巢连接头7与竹制下部伞骨3连接;所述竹制上巢8通过上部伞骨与上巢连接 头9与竹制上部伞骨4连接;竹制下部伞骨3和竹制上部伞骨4通过上部伞骨连接中蝶5连 接;所述竹制下巢2下端设有下巢磁石12,所述竹把手1上端设有把手磁石11,所述下巢磁 石12和把手磁石11相吸附。所述下巢磁石12和把手磁石11的接触面为正对的圆环形。所 述竹制下部伞骨3和竹制上部伞骨4均为12根。
通过把手磁石11和下巢磁石12代替原有的下弹节片,作为新型收拢伞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6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