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输电电缆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2508.6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应健;麻坚;何明峰;陈勇;李文武;吴成舟;陈晖;安玉民;黄磊;王庆福;王真理;朱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电缆施工技术,具体涉及高压输电电缆排管。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网建设与土地供求的矛盾,符合环境 景观的要求等问题,在城市电网建设中高压电缆线路已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电 缆线路是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高压电缆常用敷设方式 主要有直埋敷设、排管敷设、电缆沟敷设、隧道敷设,及特殊工程条件下的桥 梁敷设和竖井敷设等多种敷设方式。其中排管敷设以其施工方便、造价相对低 廉、后期维护对交通影响小、成本低等优点在电缆线路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 用。
根据不同的敷设环境电缆排管承受不同的外部荷载的作用,传统的混凝土 电缆排管一般通过布置钢筋来改善截面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能力,从全寿命 周期考虑,采用这样的传统设计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电缆排管中的电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环流或不对称电 流,特别是高压单芯电缆。这类环流将在钢筋混凝土排管的金属结构件中产生 铜耗和铁耗。虽然损耗量相对较小,但伴随着入地电缆公里数的增加,再加上 长年累月的滴水效应,其产生的电能损耗将是十分可观。
2)由于电缆排管长期埋置于土壤中,需考虑电缆排管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 问题。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等级,则不可避免地增加工程造价。而采用低等级 耐久性指标,又存在维护成本增加,同时服役寿命降低的问题,这同样会增加 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电缆排管,从根本 上解决电缆附近金属构件引起的环流损耗,以及由于钢筋锈蚀带来的混凝土构 件耐久性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电电缆 排管,包括浇筑于现浇包封混凝土内的塑料导管,所述现浇包封混凝土内设有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包括受拉筋、受压筋和箍筋。
优选的,所述塑料导管采用改性聚丙稀塑料导管。
优选的,在塑料导管的接口处加装有乳胶密封套。
优选的,所述现浇包封混凝土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塑料导管在现浇包封混 凝土矩形横截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绝缘性能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代替电缆排管中的钢 筋,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具有耐腐蚀能力强、抗拉强度高、重量轻、无磁 性、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电缆排管的力学性能、 耐久性和环流损耗性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电缆附近金属构件引起的环流损耗, 以及由于钢筋锈蚀带来的混凝土构件耐久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三回路电缆排管施工示意图;
图2是双回路电缆排管施工示意图;
图3是单回路电缆排管施工示意图;
图4是塑料导管连接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图2、图3分别为三回路、双回路、单回路电缆 排管施工示意图,高压输电电缆排管包括浇筑于现浇包封混凝土1内的塑料导 管2,所述现浇包封混凝土1内设有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为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筋。所述加强筋3包括受拉筋、受压筋和箍筋。所述塑料导管2采用改性聚 丙稀塑料导管。
现浇包封混凝土1横截面呈矩形,塑料导管2在现浇包封混凝土1矩形横 截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现浇包封混凝土1浇筑于基础4上,基础4由底层砂 石垫层和顶层C15混凝土层复合形成。如图4所示,在排布塑料导管时,使用 垫块7支撑,在塑料导管的接口处加装有乳胶密封套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根据实际的承载力和负荷要求进行配筋的设计计算, 主要涉及抗剪及抗弯等截面承载力及电缆电流载荷。施工时宜同时布置抗弯的 纵筋及抗剪的箍筋。箍筋和纵筋绑扎后的筋笼应具有一定的牢固性、满足混凝 土浇筑的要求。布置定位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会发 生大的变位。整个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电缆排管不出现金属材料,以确实提高 电缆电流载荷。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推广后,将带来大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2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