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2413.4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6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22B3/24;C22B11/0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邹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线路板电镀加工企业,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就是生产废水的排放,主要为重金属排放,若能减少其排放量,对实现减排要求上会有很大帮助。为使线路板电镀加工企业的污水处理能达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要求及响应节能减排、环保批文对污染物实行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必须实施重金属回用技术。
特别是电镀、电路板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出台,线路板电镀加工企业将对电镀镀金液,也就是氰化亚金溶液中的金作经济回收,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回用水比例、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收益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4752826U于2015年11月11日公开了一种树脂电解一体化金、钯回收系统,包括以下设备:1)其包括与废水槽依次连接的一级袋式过滤器,一级精密过滤器;2)安装有树脂吸附柱的吸附桶,吸附桶与一级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3)树脂吸附柱内填充树脂,树脂吸附柱通过循环系统与电解槽连接;4)吸附桶出水口与废水管或是化金槽连接。所述的电解槽阳极采用贵金属涂层阳极,阴极采用高表面积金属网。所述的树脂为碱性树脂。所述的树脂吸附柱装有反冲导向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吸金效率高的金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金回收装置,包括金回收水洗缸和吸收罐,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吸收罐内设置有吸附柱,该吸附柱内设置有吸金树脂,其中,吸附柱的高度与吸附柱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8~10:1。
进一步,所述吸附柱为二至六层,上下叠置。
进一步,所述金回收水洗缸的出水口与吸收罐的进口之间通过输入管相连通,输入管上设置有吸入泵。
进一步,所述金回收水洗缸的出水口与吸入泵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金回收水洗缸的回水口与吸收罐的出口之间通过输出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金回收水洗缸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一pH测试计。
进一步,所述吸收罐的出口设置有第二pH测试计。
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收罐内设置有吸附柱,该吸附柱内设置有吸金树脂,其中,吸附柱的高度与吸附柱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8~10,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吸附柱及吸金树脂的最大功效,提高吸金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金回收水洗缸的出水口与吸入泵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能够极大的减少杂质,提供吸金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金回收水洗缸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一pH测试计,在吸收罐的出口设置有第二pH测试计,通过对第一pH测试计和第二pH测试计的初始计数,以及回收过程中的监控计数的比较分析,可以判定吸金进程,从而决定是否更换金回收水洗缸中的液体、以及是否更换吸附柱及吸金树脂;整个操作过程清晰明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吸金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吸收罐,2为吸金树脂,3为输入管,4为吸入泵,5为金回收水洗缸,6为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金回收装置,包括金回收水洗缸5和吸收罐1,所述吸收罐1内设置有吸附柱,该吸附柱内设置有吸金树脂2,其中,吸附柱的高度与吸附柱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8~10:1。图中没有画出吸附柱。
例如,100公斤的吸金树脂对应的吸附柱直径为20厘米,吸附柱高度为160厘米;200公斤的吸金树脂对应的吸附柱直径为20厘米,吸附柱高度为200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柱为二至六层,上下叠置。较佳的,吸附柱为四至六层,上下叠置。
从金回收水洗缸5输送过来的液体,通过吸入泵带动,液体从吸附柱的下端朝上端输送。
所述金回收水洗缸5的出水口与吸收罐1的进口之间通过输入管3相连通,输入管3上设置有吸入泵4。
所述金回收水洗缸5的出水口与吸入泵4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
所述金回收水洗缸5的回水口与吸收罐1的出口之间通过输出管6相连通。
所述金回收水洗缸5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一pH测试计。
所述吸收罐1的出口设置有第二pH测试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2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